新書
作家專區
電子書
Locus International
近期活動
遊樂場
講座及記者會消息
社群
大塊部落
大塊好朋友部落
會員服務
我的帳戶
大塊服務台
關於大塊
about locus
與大塊連絡
投稿給大塊
不分類搜尋
依書名搜尋
搜尋作者
搜尋ISBN
搜尋條碼
搜尋出版社
依出版日期搜尋
‧
依出版日期搜尋的格式為:yyyy-MM (如:2012-09)
(只須填至月份)
書目
touch系列
mark系列
smile系列
catch系列
from系列
to系列
R系列
MYTH系列
care系列
spot系列
幾米作品系列
蔡志忠作品系列
蔡穎卿作品系列
葉嘉瑩作品系列
劉君祖的易經世界
林佩芬作品系列
舒國治作品系列
大辣出版
網路與書
小異出版
茵山外
經典3.0
經典少年遊
tone系列
walk系列
home系列
ACG系列
KODIKO系列
領導者的眼界
站在巨人肩上
交換日記 family
天才班系列
總類
讀書法
私家藏書
現代論叢
各國論叢
哲學類
思想;學術
中國哲學
西洋哲學
心理學
倫理學
宗教類
佛教
道教
基督教
神話
術數
通靈術;心靈術
異象奇聞;奇蹟
科學類
科學類
天文學
物理學
動物學
人類學
應用科學類
醫藥
家政
農業
工程
商業
經營學
社會科學類
教育
社會學
經濟
財政
政治
軍事
史地
中國地方志
世界史地;傳記
世界史地
亞洲史地
歐洲史地
傳記
文學;新聞學
語言學
文學
繪畫;書法
中國各種文學
散文;隨筆;日記
函牘及雜著
小說
中國兒童文學
東方文學
英國文學
美國文學
德國文學
法國文學
義大利文學
西班牙文學
其他各國文學
俄國文學
北歐各國文學
中歐各國文學
東歐各國文學
美洲各國文學
大洋洲各國文學
新聞學
藝術類
藝術類
繪本
音樂
建築藝術
繪畫;書法
大辣comic
大辣SKETCH
攝影;電腦藝術
應用美術
技藝
戲劇
遊藝及休閒活動
優惠套書與週邊
優惠套書
周邊商品
外版書
全佛文化
京都 寂寞 Alone in Kyoto
|
[
1111MA110
]
作者:
宋欣穎.著∕葉懿瑩.繪
25K
224頁
平裝
ISBN:
978-986-213-643-0
CIP:
855
978-986-213-643-0
初版日期:
2015年11月01日
此商品可7-11取貨付款
定價: NT$
280
| 會員價:
NT$
238
關於出貨時間以及運費請看這邊
內容簡介
目錄
書摘
填寫讀者回函∕發表書評
瀏覽書評
獲第38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文學創作類
櫻花樹下、祇園祭裡,
我看到
古都生活許多許多
孤獨……
謝謝上天,賜給我一個人在京都的日子。
謝謝生命,讓我與這些人、這些故事相遇。
在你離開的世界、季節,我走進古都,盛開的櫻花樹下,熱鬧的祇園祭裡,與你的許多許多寂寞相遇。
鴨川、櫻花、祇園⋯⋯嫻靜和優雅,你聽過或看過的京都;金子小姐與她不開燈的房間、土田先生一個人跳著華爾滋、老爺爺總在週末夜唱一整晚的KTV,灣生婆婆想念著台灣芋仔、面臨歇業的百年錢湯、時間彷彿停止的探戈老咖啡廳⋯⋯寂寞和稀微,你一定沒聽過或看過的京都。原來我們有著同樣的美麗與哀愁。
「這裡很美吧?」
「是,我都不想離開了。」
「日本可不是每一處都像京都這麼美好喔。妳是個幸運的留學生。」
「是的。」
「日本有京都這個城市,真教人感激。」
宋欣穎
曾任影劇記者、報紙專欄作家、偶像劇編劇、京都KTV店員,現職為導演。
畢業於台大政治系,日本京都大學進修過電影理論,最後在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取得電影碩士,主攻編導。
2010年回到台灣,開始電影創作並擔任多部紀錄片如《正面迎擊》剪接指導。2013年創作動畫短片《幸福路上》獲得台北電影節、金穗獎最佳動畫片、高雄電影節最佳觀眾票選獎等多項肯定,並入圍多項國際影展。同年,以《幸福路上》長片企劃獲頒金馬創投百萬首獎。目前正在製作《幸福路上》長片劇場版、籌備劇情長片《她的人生路》,有時擔任短片、微電影編導。
繪者簡介:
葉懿瑩
曾於倫敦藝術大學坎伯爾藝術學院Camberwell College of Art學習插畫,並取得藝術碩士學位。現為自由插畫家,作品散見於各報章雜誌書籍等。
2011年系列作品〈I feel, therefore I am〉被評選收入於美國插畫年鑑《American Illustration 30》。喜歡繪畫、設計、花草與飲食生活,認為生活中的人事物與大自然是創作時最好的靈感來源。
抵達。繁華與寂寞
單人華爾滋
祇園,一人KTV
金子小姐和她不開燈的房間
時光靜止的咖啡店
郁美的第二個房間
Eat 、love、 peace
咖啡夜店,一個人
佐藤老師的椅子
美香的願望
「吉田寮」學生宿舍
錢湯的溫暖
五条樂園
和服控
地主神社
青春紫芋物語
後來啊⋯⋯
離去。柔軟且明亮
單人華爾滋
那是櫻花即將盛開的三月天,我飛到了京都。尋找落腳處時,認識了土田桑。
老先生長得小小圓圓的,熱情開朗,初次見面,對著當時日文懂得比英文多的
我撂英文:「You don't have to buy anything……」在日本租屋,通常就只有空屋一間,連燈都得自買自裝,但土田爺爺的出租房間裡各種電器一應俱全:「I am not greedy. I would like to make friends.」我幾乎當下就決定入住土田公寓。除了電器,我還想要一個好房東。聽過太多京都房東如何難搞的故事,直覺眼前的老先生絕不會讓我膽戰心驚,而會是照顧人的朋友。
土田先生果然是體貼的好人。
搬進公寓的第一天晚上,他就拎了瓶礦泉水跑來按電鈴,說是怕我還沒買燒水壺,沒水喝。坐在空蕩蕩的榻榻米上,喝著礦泉水,讓我相信未來的京都歲月將非
常幸福。
土田公寓住了十二個單身男女,緊挨著土田先生的三層樓洋房,對面則是一間
像大型倉庫般的教室,土田先生晚上在裡頭開班教授英文,學生幾乎清一色是女性。
這三棟建築物構成了「土田小社區」。
我的住處其實有不少人進進出出,但我只認識土田先生。土田太太很安靜,看
起來應該比土田先生年輕個兩輪吧。每次總看到她套著圍裙、皺著眉頭正在做家事,一直沒機會跟她說上話。何況她晚上好像常常不在,路過他們家,都只見土田先生獨自在看電視或練電子琴。
古都的美麗風情和認識新朋友的興奮,看似填滿了我的新生活,事實上大部分
的時間,尤其是朋友返鄉的節日,我都一個人躲在房間裡靜靜度過。或許是看到這種情況,每每在大門口遇到土田桑,他都會笑容滿面地說:「找一天請妳去吃飯啊,留學生嘛,需要照顧。」然而,除了「小心門窗」或是「不要把內衣晾在外面」之類的叮嚀,老先生幾乎沒按過我的門鈴。我們大都在大門口相遇,看他一副精神奕奕,不是穿戴整齊灑了香水準備去學社交舞,就是剛從什麼藝文活動回來:「我去看了一個展,很讚啊,哈哈哈哈……」而無論說什麼,必定以爽朗的笑聲作為結尾。
只能說初到古都第一年,土田先生是個可有可無的熟人,點綴我的生活。
又是櫻花盛開前的灰冷天氣。我正和一個身在太平洋對岸的台灣人遠距戀愛。
無論日文變得多麼流利,我終究還是喜歡一個人在家上網,用中文談心。晚上上網,早上睡覺。
某個寒冷的早晨,幾乎不曾作用的電鈴聲突然大響。
我睡眼惺忪地打開門一看,十分驚訝居然是土田桑,更詫異的是他竟然穿著內
衣。只見他一臉蒼白,眉頭皺成一團,彷彿從家裡逃出來的樣子:「對不起,整棟公寓只有妳在家,所以按了妳門鈴。」我問他是不是不舒服?他說可能是春天快到了,花粉症又犯了,又說也可能是昨晚喝了很多酒,總之人很不舒服。「我怕我會死在家裡沒人發現,所以就跑出來了。」
他確實顯得很恐懼,微微在發抖。一向元氣滿滿的土田爺爺變成如此,不能不
讓我吃驚。
「房東太太又不在家嗎?要不要去看醫生呢?」
「太太?我太太早就上天堂了啊。那個女人是來幫我打掃煮飯的,一週只來三四天。最近有事很久沒來了。」
我暗地大叫一聲,原來我一直把幫傭當成是土田太太。
原來,這就是總看到老先生晚上一個人在家的原因。
我要帶老先生去看醫生,但他拒絕了,堅持只要散散步就會好起來。
於是,我陪他到附近的琵琶湖疏水道旁散步。冷泉通旁的疏水畔,一排排櫻花
含苞待放。老先生在樹下呼吸了新鮮空氣,臉色漸漸紅潤起來,臉上再度堆滿了笑。
「其實我兒子就住在附近,比妳大一輪的獨生子。但是他從來不來看我。」第一次在土田先生開朗的笑容裡,看到些許無法形容的暗澹。
四月終於到來,櫻花開滿城,到處塞滿觀光客。熟悉京都之後,我反而又開始
喜歡一個人。那天深夜一點鐘了,我走到屋子後方的疏水道,準備清靜地欣賞夜櫻。
整個古都都睡著了,包括土田社區,推開社區的鐵門,咿呀一聲顯得特別響亮。
走出大門左轉,一到疏水道就看見一個小小的身影,在路燈照耀得清白絢麗的
櫻花樹下,正跳著華爾滋。小小的男人擁著不存在的舞伴,一個人在櫻花樹下旋轉、旋轉……那身影很熟悉。走近一看,果然是土田先生。他滿臉通紅,很認真地在練習著華爾滋舞步,粉紅色落英繽紛的在他四周飄飛。
老先生轉身看見我,一邊笑一邊旋轉到我面前:「宋桑,妳還沒睡啊,一點了
哪。」他一開口,立刻聞到濃濃的酒味。
「對啊,您也沒睡。」我才說完話,他又轉到另一個方向去了,似乎非常沉醉在和虛擬舞伴的「共舞」,非常沉醉地轉著、轉著……「我不想待在家裡,來跳舞透透氣。」
櫻花幾乎一瞬間全謝光了。我的京都生活正式邁入第二年。
幫傭的女人又出現了。土田先生完全恢復了原先的開朗與元氣,那個蒼白沮喪的土田先生,彷彿和櫻花一起人間蒸發了。老先生一如往常,梳油頭穿西裝出門學跳舞、凶狠地指責傭人、課堂上妙語如珠,和學員們一起大笑。
我的生活變得異常忙碌,遇到土田先生的機會變少了,即使在門口偶遇,也只能匆匆打聲招呼,立即跨上鐵馬繼續東奔西跑。在那櫻花雨中的獨舞之後,就沒能再跟他講上話。
祇園祭隨著夏天到來。同學們跑到我房間換浴衣穿上木屐,大家準備上街去看山鉾(祭神的彩車)。眾人的腳踏車一下子塞滿了土田公寓的停車棚,我穿著浴衣,去按土田先生門鈴,想知會他一聲。
許久不見的老先生探出頭來,臉龐盡是白色鬍碴,眼神恍惚得無法對焦似的,
好像聽不懂我在講什麼。就在這尷尬萬分的當下,老先生突然回神:「等一下啊。」
轉回屋子裡拿出一台相機,拉著穿著鮮豔浴衣的我們,一張又一張地合照。
始終跟房東處得極不愉快的日本同學伊萬里,見狀直呼不可思議:「妳房東真是開朗有元氣啊,京都怎麼會有這樣好的房東。」
隔天傍晚,土田先生將一疊照片交我分送給大家。從他笑咪咪的嘴角流瀉出來的,除了濃厚京都腔的話語和笑聲,還有濃濃的酒氣。「妳穿浴衣的樣子讓我想起我的女兒,真是個好孩子啊!只是嫁到九州,太遠了。」咦,您不是只有一個關係惡劣的獨生子嗎?但我沒把心裡的這句話問出口。
我就這樣站在房門前,足足聽完土田先生大半輩子的故事:十六歲就被抓去打仗了,戰敗後回到京都,又被送去立命館大學念美國文化、學英文,「好了解敵人文化」。接著是他兒子的故事,四十好幾了,沒結婚,年輕時因為討厭日本、討厭老爸,移民紐西蘭,混不好又回到京都,住在附近卻老死不相往來……最後又講回他自己,說他其實很忙碌,到處教英文、開教學學術會議、學社交舞……那個晚上,我終於意識到,原來我壓根並不認識這位自以為熟識的老人。
一月,下了幾場雪之後,我的遠距戀情越來越炙熱。我決心飛向美洲大陸。當我告訴老房東,過了這個春天就不續約,他只是落寞地看著地面:「又一個合約到期啦?妳也要走了?」
三月底的某個晚上,我正埋首綑綁著一箱箱行李時,門鈴響了。「宋桑!」老先生西裝筆挺的站在門前,身上散發出陣陣古龍水味。「一起去吃好燒吧!」土田先生不知為何突然想起了兩年前的約定。
面對一屋子收拾不完的行李,其實很不想出門,但想起他和兒子「老死不相往來」的故事,我還是和他一起去吃了晚飯。
一進餐廳,老闆馬上拿了好幾瓶啤酒到土田先生面前。老先生放了一瓶到我面前要我喝,接著自己打開一瓶又一瓶,話匣子再也沒合攏。他說昨天一整夜沒睡覺,因為睡不著,就一個人喝了一整夜;說他現在很興奮,因為女兒明天要從九州來照顧他一週;說有人建議他娶來家裡幫傭的那個女人,只是他怎能那樣做呢,年紀實在差太多了。最後,他說他想要去台灣看看:「也許我可以在那裡找到一個太太,啊哈哈哈哈.……」
倒是我一直沒打開眼前的那瓶啤酒,自始至終保持沉默地聆聽他說的話,不知如何回應。不過,那些話或許也只是需要傾倒而已,並不需要回應。
土田先生大約喝掉一打以上的啤酒,我吃掉兩份好燒,我說我想要回家。他要我陪他順路去超市買東西,一進店裡,卻馬上直奔酒精區,又拿了半打的Asahi,隨即塞給我一盒冰淇淋:「不要怕,我付錢……」
最後,我和滿臉通紅的土田先生拎著一大袋啤酒走回家。路上一直想跟他說點什麼,卻始終擠不出話來。最後,老先生在自家門口掏出鎖匙開了門,又突然好像跟誰生氣似地,轉身啪地重重關上門。
我捧著那盒冰淇淋走回凌亂的小房間,在冰冷的空氣裡吃得五味雜陳。
翌日,太陽升起,一切又如往常平靜無奇。
我敲了土田先生家的後門,想和他借螺絲起子。畢竟,我也只能找他借。
一個非常年輕有禮的女人開了門,要我進門等一下。
我第一次走進土田家的廚房。滿地垃圾和啤酒罐,一屋子沒歸位的物品。女人一面尷尬地撿起地上的瓶瓶罐罐,一面打開各個業已爆滿的抽屜,幫我尋找螺絲起子。
「不好意思,很久沒人來打掃了。我今天才剛從九州過來。」
「您是土田先生的女兒吧?」
「女兒?不,我是來幫傭的。」
我把所有家當送回台灣後,離開土田公寓,搬進了朋友家,堅持看過櫻花才捨得出發。
但也只需一週,盛開的櫻花就凋謝了。風一吹,滿城櫻花雨。我沒來由地想起那條走了兩年的疏水道,很想最後一次看看那兒的櫻花雨。
來到樹下,遠遠地,那熟悉的小小身影也出現了。
這次他跳的是吉魯巴。他跳得很專心,夕陽下、櫻花雨裡,一路從土田公寓前扭過來,直到看見我。寫滿訝異的臉上卻難掩喜悅:「宋桑,妳還在啊?」我點點頭。
他隨即掏出一張名片遞給我:「到了美國,寫卡片給我唷。」說完,頭也不回的往鴨川方向走去,消失在櫻花雨裡。
時光靜止的咖啡店
京都有許多二戰後成立的老咖啡店,被稱為喫茶店,六十年來不曾改變面貌,
成為觀光雜誌時常介紹的景點。上門光顧的,除了偶爾來喫茶的在地老士紳老淑女,更多的是上門拍照的觀光客。
在京都住下一段時日,上述的老喫茶店也從一開始的新奇迷人,變得刻意無趣。
它們總讓我感到不自然,像是刻意把時鐘發條拔了,賣弄自己的歷史風情。
我想尋求一種「本格」真切的歷史感,一種京都舊時光的舒適感,所以總是偏愛「老鋪」(老店);但老咖啡店也得像老朋友,可以敞開心胸以真面目示人才好。
因為這種追求,我曾跟著同研究室的馬來西亞同學小暉,在天黑之後,像是找尋寶物般來到四.木屋町,為的是一家從來沒人聽過的老喫茶店。
「那家店,和《神隱少女》裡湯婆婆經營的湯屋一樣古怪……而且只開晚上。」
小暉研究的主題是動畫,形容事物總是充滿圖像感。她一說完,我腦袋裡馬上出現一幅氛圍詭異的畫面,﹁動畫變成真實,豈不恐怖至極?﹂但我偏偏是恐怖電影愛好者,立刻興奮不已,迫不及待地央求小暉帶我去找老婆婆的咖啡店。
走在木屋町上,迎面而來的招牌,盡是閃著「人妻」、「癡漢」等不堪字眼,我倆一路拒絕風俗店小哥發的奇怪傳單,鑽進一條不起眼的小巷。兩旁頭戴麥克風、染了金髮的小哥們,站在店門口一邊拉客,一邊極為不客氣地上下打量我們這兩個愣頭愣腦的女生。
「就是這裡!」躲過那些讓人不舒服的眼神,終於看見一扇低調的古典木門,
坐落在巷子裡。在五顏六色的霓虹燈照射下,看得到玻璃上寫著「喫茶ラ・クンパルシータ(La Cumparsita)」。對面店家的金髮小哥投來銳利的目光,我們趕緊推
開木門走進去⋯⋯
或許是少有客人上門,迎門櫃台後那位背駝成九十度的老婆婆,居然受到了驚嚇,和我們相看了好幾秒,才勉強張開嘴唇發出蒼老而顫抖的聲音:「歡迎光臨。」這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這裡,時光忘記前進了。
環顧四周,沒半個客人。昏黃的燈光裡,流淌著熱情澎湃的探戈音樂,座墊全都鋪上一樣熱情的紅色天鵝絨。巴洛克式的裝潢和擺設顯得年代久遠,連空氣都古老,但卻無一不美,品味極好。
駝背成九十度的老婆婆拿著托盤和Menu,吃力地移動到我們面前站定,然後突然把背打直,將水杯輕巧地放到我們面前.真的是動畫景象啊!嚇得我瞠目結舌。
接著她開始為我們詳細地解說菜單,只是聲音太蒼老太模糊,完全難以聽懂,尤其我們兩個又是聽力不佳的外國人。我們自力救濟打開Menu來讀,隨即又大驚,咖啡一杯居然才三百円!在日本簡直是不可思議的價錢,到底多久沒調整了?
一等我們點完咖啡,婆婆隨即消失在櫃台後面。
大約過了一個小時,第一杯咖啡終於上桌。婆婆再次消失。又大約過了半小時,
我們再也忍不住了,四處張望起來,看到角落廁所的門敞開著,發現婆婆居然正在裡面清掃……或許感覺到我們的視線,她抬起頭慌張地問:「妳們剛剛點了啥呀?」
接著又一個半小時過去,她來倒了水,突然在我身旁坐下來。
由於靠得非常近,即使燈光昏黃,也讓我終於看清楚婆婆的樣貌。她已經好老好老,臉上皺紋滿布,不過卻仔細塗了粉底,描了豔紅的唇膏,兩腮各刷了一抹桃紅;合身的毛衣上鑲著美麗的波浪領口,非常可愛。
她滔滔不絕地講起她的故事來,好久好久以前的往事。說她和母親兩人在戰敗後創建了這家店,店面僥倖逃過戰火的轟擊(咦?不是戰敗後創立的店嗎);說她熱愛探戈,開這家店就是為了讓大家能聽到美麗的探戈舞曲..話題繞來繞去,前言不著後語,但她的眼神自始至終宛如少女般閃閃發亮,萎縮的身軀還時而隨著空際中的音樂節奏款擺:「探戈是最性感的音樂,讓舞者的指尖都為之顫抖。」我問婆婆,店名到底是什麼意思?她微微一笑,說:「哎呀,La Cumparsita是
探戈的代名詞啊!」隨即駝著背起身到她的黑膠唱片前,為我們兩個探戈白癡找出作為她店名的那張唱片,放上唱盤。音樂流瀉出來的當下,我才恍然大悟:「啊,
就是歷久彌新的〈假面遊行〉啊!」婆婆隨著音樂輕輕搖擺,然後又消失了。
直到我們離開,另一杯咖啡還是沒有出現。也許對早已停滯的時間來說,兩個半小時煮一杯咖啡,並不算久吧?
後來,每隔一段時間,我就會帶朋友到「a Cumparsita」。店裡的復古光景連日本人都嘖嘖稱奇,大家都好奇婆婆究竟何許人?何以在這樣的地區,如此這般經營這家店?
我們偶爾還會開玩笑,說婆婆能一個人在那種地方開喫茶店,而且只有晚上營業,搞不好其實是個武功高手:「既然可以突然把背打直、招呼上門的客人,或許也可以突然給上門找碴的小混混一個過肩摔!」
失眠的夜晚,我也會一個人走進「La Cumparsita」,和婆婆說幾句話,或是任由婆婆迷走,自己一個人靜靜坐著,任憑熱情的探戈翻攪得心情澎湃,徹夜未眠。
對我而言,這個停留在過去的咖啡店,宛如一個秘密洞穴、一台神奇的時光機,我則像是半夜掀開床板、走進秘密通道去參加舞會的公主,跳破舞鞋、白晝昏迷一整天也無所謂。不過,更是為了心底深處對時光流逝的焦慮。只要進到「La Cumparsita」,看見婆婆和這家店依然努力活著,彷彿整個世界就可以跟他們一起留住美好的過往時刻,我也永遠不會老去。
單人交會
瞿筱葳(影像工作者、作家)
拿到《京都 寂寞》書稿之後,我沒有一口氣看完,花了幾天慢慢讀。因為每一篇都實在好看,有時清淡悠長,有時喜感又驚喜,讀了放下還能回味其中場景一二,捨不得太快讀完。
認識欣穎是這幾年的事,隱約知道她肚子裡藏了許多關於京都的故事。
後來發現這人很妙,彷彿候鳥,時不時有空就想去京都,除了扛些美麗的讓人尖叫的雅緻器皿回來,她去京都也像充電回神。我一直好奇,一個人怎麼能對一座城如此癡迷?那裡不知有什麼牽引著她,可以一去再去。
幾年前,幾組朋友前後赴京賞櫻,那是我第一次去京都,完全狀況外。幾位朋友共同編輯了一份線上地圖,主力情報提供者便是欣穎。
到了當地,我們讓那份地圖指引去了好些非熱門觀光的獨特景點,有藝術家獨自看顧的器皿店、絕美的染布坊、也有古老的錢湯(可惜我們沒去)……才發現那可說是一份欣穎私家清單。那大概是曾在古都慢行過的腳才會走到的京都滋味,讓我們的行程大大少了觀光味。但我想那只是她略施給我們這種觀光客的一點京都印象吧。
終於,欣穎寫出了在日本古都生活的那段日子。她真能寫。
在她筆下,每個故事是一個人的切面:守著單身公寓的房東、獨自去舊KTV唱歌的老先生、古怪咖啡店的老婆婆、著迷和服的和尚、一心學中文的獨居女等等,這些人物在京都古城生活,與作者交會。欣穎用獨特的眼光記下了他們的故事,有時奇異而戲劇性,卻如此真實。每篇故事有豐富的影像感,簡直自成一部部短片,順著文字鮮活地在腦中上演起來,果然是導演出手。
如果說,旅行容易脫離原有的框架,讓人突圍。那麼,時間更延長的旅居,除了離開原地的拘束,更能進入單人的心靈空間。這樣的心靈空間,我們有時稱為「寂寞」。我想,也正是這樣的「單人感」,使人容易與其他的單人交會,也更能有餘裕看見他人的生命與故事吧。
我在書中看見一雙明亮清澈的眼睛,獨自在京都的鴨川畔、櫻花樹下、破舊老店之中遊蕩生活著,她看見了一些人一些事,以及時光的流轉。這不是旅行之眼,而是慢慢看見城市故事的眼睛。
能有段時間獨自在一個緩慢而古老美好的異國城市生活著,想來是格外的奢侈。有一個能說故事的靈魂遊走其中,記下世間片段,對一座城來說,也是幸福的啊。
我特別喜歡這一連串故事帶來的餘韻。
每則篇幅不算長,但給人的感受卻是飽滿的,安靜而立體。
這對於我們所在的資訊擁擠、虛擬社交頻繁的世界而言,這樣的閱讀經驗也是一種奢侈。而這是關於京都的書,但更是一段時光的晶瑩擷取。
推薦2.
餘味綿長的日常
馬世芳(廣播人、作家)
讀著宋欣穎的書稿,竟時時想起京都最讓我難忘的那家小館子。
人間美味多矣,而我並不挑嘴。但若問我愛吃什麼,首先還是豆皮。我會為了小菜櫃子裡那無論油炸汆燙醬滷涼拌的一碟豆皮,專程光顧一間小吃店。然而愛吃歸愛吃,心裡也知道豆皮不是什麼上檯面的菜,簡直有點兒像是不好啟齒的guilty pleasure。豆皮做得再好,也不就是個豆皮嘛!它也是很有自知之明的,安份守己,並不去和雞鴨魚肉搶鋒頭。
不過,豆皮也有翻身當主角的時候──那是我這輩子吃過最體面的豆皮,就在京都。京都人弄素席,所謂「精進料理」,是出了名的。湯豆腐之為京都名物,便是最名貴的代表。豆皮呢,日本人叫它「湯葉」,換個名字,形象也一下子端莊起來。
十幾年前與當時還是女友的妻同遊京都,我從旅遊指南找到一間專精「湯葉懷石料理」的館子,全餐從前菜到甜點都是豆皮:豆漿浸豆皮、生豆皮、滷豆皮、炸豆皮、豆皮卷、涼拌豆皮、豆皮漬、豆皮丸子、豆皮湯、豆皮冰淇淋......。我興奮地把這家店列入重點行程,女友就像我所認識的多數人,對豆皮雖不至於厭惡,但絕不到專程吃一頓豆皮全餐的程度。她之所以願意陪我轉三趟公車、冒著雨去吃一頓昂貴的豆皮懷石,大抵像是許多女孩忍受男伴瘋迷鋼彈模型或者戰爭電影,陪著去趟阿宅模型店或者IMAX電影院,純粹出於愛心與耐心吧。
那是一間小小的店,一樓是豆皮外賣的舖子,櫃檯擺著一包包乾豆皮,各種形狀尺寸應有盡有,後面就是熬製豆皮的工場。二樓才是餐廳,冷冷清清沒幾個客人。我倆在安靜得簡直有壓迫感的和室,吃了全套十三道菜的豆皮懷石。我雖愛吃豆皮,也從未想過這個東西可以出落得如此深刻、豐富、動人,平素靜靜待在料理世界邊緣底層的材料,細心提煉,巧手整治,也可以是丰姿綽約的主角呢。
下樓結帳,不忘和一身和服的老闆娘道謝。大概專程來吃豆皮全餐的異國觀光客委實不多,她堅持帶我們參觀一樓熬豆漿、煉豆皮的工場。適逢週末,師傅休息,我們語言不通,卻未稍減她的熱情──她從晾掛豆皮的長竹籤剝下乾結的豆皮,讓我們嚐嚐那新鮮爽脆的口感,一面高高舉起竹籤,認認真真睜大了眼,口誦:「yuba! yuba! (湯葉!湯葉!)」......,彷彿那竹籤便是哈利波特的魔杖,「yuba!」便是祕術的咒語了。
臨走,老闆娘贈我薄薄一冊京都精進料理公會之類單位出版,全彩精印的豆皮特刊。我在回程車上拜讀,深深覺得下輩子若轉世為豆皮,一定要投胎到京都,才不枉來人間一遭。
宋欣穎不只有導演的利眼,還有一副溫暖的心腸。她能將日常的材料,提煉成有滋有味的故事,但她從不追求戲劇化。這本書裡的京都,既非觀光客的大驚小怪、亦非在地人的熟視無睹,那是另一種好奇之眼的古都日常。書裡的角色,彷彿也是你我身邊或早或晚總會遇到的人:他們擁有貌似平凡的人生,江湖上摸爬滾打,得意時也很辛苦,常常活得有點兒狼狽,但心裡始終有著哪怕非常微小的夢想。是啊,每個人都是自己那齣戲的主角,再爛的劇本,遇到厲害的導演和演員,也有機會變成經典呢。
小津安二郎說:「電影和人生,都是以餘味定輸贏。」論餘味,宋欣穎這些故事,後勁確實是綿長的。其實整本書讀完,也沒發生什麼大不了的事──對,就跟小津的電影一樣。然而,其清雋、溫厚、細膩,卻讓我時時憶起那十三道菜的湯葉懷石料理──那可能是我平生所吃過材料最質樸、卻最值回味的一頓大餐了。
親愛的讀者:
您好,感謝您為本書填寫回函卡及書評,但我們必須提醒您幾件事:
當您為本書寫下書評及送出後,即表示您同意大塊文化可依書評內容,自行決定這篇書評是否被刊登或刪除;同時也表示您授權大塊文化可將書評之全部或部分內容,轉載刊登於大塊文化網站、網路與書或附屬子公司的網站、電子報以及刊物上。
您所寫的書評所有權屬於您所有,但大塊文化轉載刊登於大塊文化網站、網路與書或附屬子公司的網站、電子報以及刊物時,不另通知並不另支付稿費。
您的書評不得以抄襲或其他任何侵害著作權之方式為之。若涉及侵害他人之著作權,您必須負相關賠償之責,與大塊文化無涉。若檢警及司法單位因偵查之需要,您將在此授權大塊文化得將個人資料,提供與相關司法機關。
您所發表的讀者書評必須是針對該本書的內容做評論。
您的書評中禁止從事廣告及銷售行為。
請勿出現謾罵、惡意中傷、猥褻的字眼或與該書內容不相關的言論。
請勿傳述未經證實,針對公司、團體或個人的謠言。
由於發表書評兼具回函卡功能,故您需要填寫的欄位較多,大塊保證您的資料僅供大塊內部使用,大塊負保護會員資料的責任。
標註
*
為必填資料
*
姓名:
*
EMail:
性別:
男
女
*
年齡:
0~15歲
16~22歲
23~30歲
31~45歲
46~55歲
56~70歲
70歲以上
*
職業:
學生
資訊業
工
商
服務業
出版業
軍警公教
自由業
其他
請問您從何處得知本書:
實體書店
網路書店
大塊電子報
非大塊電子報
報紙雜誌文章
電視廣播媒體
朋友推薦
臉書(FACEBOOK)
撲浪(PLURK)
推特(TWEET)
BBS
新浪微博
部落格
其他
(可複選)
關於書名你覺得:
1
2
3
4
5
不符合內容
非常合適
關於封面你覺得:
1
2
3
4
5
不太喜歡
非常喜歡
關於內容你覺得:
1
2
3
4
5
不太喜歡
非常喜歡
會不會想把本書推薦給朋友:
會
不會
對我們的建議:
對這本書的評語:
*以上欄位僅【姓名】、【關於內容你覺得】、【對本書的評語】此三欄內容會在網頁上出現,其他內容僅會為後續讀者服務存入大塊資料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