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
作家專區
電子書
Locus International
近期活動
遊樂場
講座及記者會消息
社群
大塊部落
大塊好朋友部落
會員服務
我的帳戶
大塊服務台
關於大塊
about locus
與大塊連絡
投稿給大塊
不分類搜尋
依書名搜尋
搜尋作者
搜尋ISBN
搜尋條碼
搜尋出版社
依出版日期搜尋
‧
依出版日期搜尋的格式為:yyyy-MM (如:2012-09)
(只須填至月份)
書目
touch系列
mark系列
smile系列
catch系列
from系列
to系列
R系列
MYTH系列
care系列
spot系列
幾米作品系列
蔡志忠作品系列
蔡穎卿作品系列
葉嘉瑩作品系列
劉君祖的易經世界
林佩芬作品系列
舒國治作品系列
大辣出版
網路與書
小異出版
茵山外
經典3.0
經典少年遊
tone系列
walk系列
home系列
ACG系列
KODIKO系列
領導者的眼界
站在巨人肩上
交換日記 family
天才班系列
總類
讀書法
私家藏書
現代論叢
各國論叢
哲學類
思想;學術
中國哲學
西洋哲學
心理學
倫理學
宗教類
佛教
道教
基督教
神話
術數
通靈術;心靈術
異象奇聞;奇蹟
科學類
科學類
天文學
物理學
動物學
人類學
應用科學類
醫藥
家政
農業
工程
商業
經營學
社會科學類
教育
社會學
經濟
財政
政治
軍事
史地
中國地方志
世界史地;傳記
世界史地
亞洲史地
歐洲史地
傳記
文學;新聞學
語言學
文學
繪畫;書法
中國各種文學
散文;隨筆;日記
函牘及雜著
小說
中國兒童文學
東方文學
英國文學
美國文學
德國文學
法國文學
義大利文學
西班牙文學
其他各國文學
俄國文學
北歐各國文學
中歐各國文學
東歐各國文學
美洲各國文學
大洋洲各國文學
新聞學
藝術類
藝術類
繪本
音樂
建築藝術
繪畫;書法
大辣comic
大辣SKETCH
攝影;電腦藝術
應用美術
技藝
戲劇
遊藝及休閒活動
優惠套書與週邊
優惠套書
周邊商品
外版書
全佛文化
重擔-亞特拉斯與赫丘力士的神話
|
Weight
誰能強壯到掙脫自己的命運?誰又能擺脫自己註定成為的模樣?
[
1111MH003
]
作者:
珍奈.溫特森
Author:
Jeanette Winterson
譯者:
穆卓芸
13*20
208頁
平裝
ISBN:
986-729-175-1
CIP:
284.95
978-986-729-175-2
初版日期:
2005年11月01日
此商品可7-11取貨付款
定價: NT$
220
| 會員價:
NT$
187
關於出貨時間以及運費請看這邊
內容簡介
目錄
書摘
填寫讀者回函∕發表書評
瀏覽書評
在古希臘神話中,亞特拉斯是泰坦神族的一員,領導反抗入侵的奧林匹亞神衹的戰役。他因此惹起了眾神之怒,獲勝的奧林匹亞神衹,強迫守護著海絲佩拉蒂園中三只金蘋果的亞特拉斯,將地球扛在肩膀上。而英雄赫丘力士十二樁苦役中有一項就是偷取園中的三只金蘋果,他前去尋找亞特拉斯,建議亞特拉斯暫時把地球交給他扛,交換條件則是要亞特拉斯去盜取金蘋果。亞特拉斯知道赫丘力士是唯一一個可以肩負起他的重擔的人,而且也深受即使是短短的自由所吸引,亞特拉斯同意了赫丘力士的要求,兩人於是產生了一段不穩定的夥伴關係。
珍奈・溫特森運用她慣有的風趣和激情,帶著亞特拉斯走進了二十一世紀。同樣地,她也問了自己同樣的有關選擇和強制的本質,以及我們如何塑造自己的前途等艱深的問題。本書充滿想像力和創意,但是卻也跟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溫特森再度顯現了將熟悉的事物轉化成另一種迷人風貌的高明技巧。
Jeanette Winterson(珍奈‧溫特森)
1985年以處女作《柳橙不是唯一的水果》,一舉奪下英國惠特布雷最佳首部小說獎的溫特森,作風大膽、離經叛道,是英國文壇近年來最耀眼的新秀。日前,英國BBC電視台的「女性時間」與柳橙文學獎合作,推出一項「女性分水嶺小說」提名票選活動,溫特森有3本小說獲得提名,是入選頻率最高的當代小說家。她的作品包括《熱情》、《書寫在身體上》、《決定櫻桃的性別》、《蘋果筆電》和《世界與其他地方》短篇小說集等。《守望燈塔》是她最新的作品。溫特森的作品已經翻譯成32國語言。
英國一家報紙曾經設計一份針對作家的問卷,其中一項問道「誰是當今最偉大的散文家?」溫特森老實不客氣地回答:珍奈?溫特森。這種勇氣與自負,當今英國文壇無人能及。自詡師承自拜倫和史坦因的溫特森,屢屢以充滿想像力的詩意筆觸探討女性主義、綺想、性慾、歷史和神話。「紐約時報」指出,溫特森融史威福特的尖刻譏諷和馬奎玆的魔幻寫實於一身。她不僅有能力重新創造舊神話,還可以變出屬於她自己的新神話。
1959年出生的溫特森,被外界貼上了「女性主義份子」、「女同性戀」以及「後現代」的標籤。她16歲即離家,做過一些古怪的工作養活自己,譬如開冰淇淋車的司機、殯儀館化妝師以及精神病院的工作人員等等。她半工半讀,最後終於取得了牛津大學文學學士的學位。溫特森出生後即被棄養,隨後被聖靈降臨教派教友所收養,養父母除《聖經》外,並不鼓勵她看其他的書。還好家中藏有一本《亞瑟王之死》,就是這本書讓她喜歡上了閱讀跟寫作。
譯者簡介:
穆卓芸
七○年代出生,求學時曾經轉學兩次。做過家教、百貨公司刮鬍刀專櫃店員、女性影展翻譯。現為飯店救生員,閒暇時從事翻譯。
電子郵件信箱:deareaders@hotmail.com
引言
我想把故事重講一遍
世界重擔
赫丘力士
思緒嗡嗡
三顆金蘋果
無路可逃
只得往前
倚著限制
我的火星
世界英雄
汪
界限
慾望
我想把故事重講一遍
沉積物落在海底,一層疊著一層,經過漫長的時間,最後成了沉積岩。
生成的沉積岩通常有著一道道岩帶,也就是層理。越底下的岩層,年代越久遠。
岩帶裡常常可以見到動植物的化石。這些動植物死亡當時,層理正好形成。
一道道沉積岩就像一張張書頁,層層紀錄著當時存在的生物。只可惜,這樣的紀錄根本說不上完整。沉積過程無論發生在何處,都會被新的地質年代打斷,不是沉積物未能落到海底,就是原有的沉積物遭到侵蝕。而當岩層受力扭曲或生皺褶,先前沉積的層層岩帶就更模糊難辨了。有時,造山運動之類的巨大地質變動甚至會將沉積岩層整個翻轉過來……
一道道沉積岩就像一張張書頁……
層層紀錄著當時存在的生物……
……
只可惜,這樣的紀錄根本不完整……
這樣的紀錄根本不完整……
引言
選主題就和挑愛人一樣,是很私人的。促成決定(說「好」的那一瞬間)的,是更深邃的東西:認識。我認得你,之後在夢裡或來生,甚至是咖啡館的驚鴻一瞥,我又認出你來。
驚鴻一瞥、跡象、徵兆或回憶,將我們和主題無意識地連結起來,直到日常生活的某一刻揭開主題的面紗。
得知要挑一個神話來寫的時候,我才發現自己早就選好了。電話還沒結束,亞特拉斯扛起世界的故事便已經在我心裡浮現。沒有這通電話,我根本不會寫這篇故事。但電話來了,故事也就等著要我把它寫下。
是重寫。因此《重擔》背後不斷重現的題旨就是:我要把故事重說一遍。
在我的作品裡,新瓶裝舊酒的形式隨處可見。我喜歡拿大家自認為熟悉的故事,再用不同的方式說它。故事每重說一次,就會出現新的重點、新的偏好。而重新排列關鍵元素的同時,也需要在舊文本裡放入新素材。
《重擔》講的遠遠不只是亞特拉斯接受懲罰,還有赫丘力士將世界從亞特拉斯肩上卸下,讓他暫時喘息。我還想探索寂寞、疏離、責任、負擔,還有自由。因為我筆下的亞特拉斯有個非常特別的結局,其他地方都找不到。
當然,我是按自己的處境來寫這個故事,也只能這樣。
《重擔》講的是一個人的故事,跟大家知道(由我重寫)的那個神話有段距離。我用第一人稱來寫《重擔》,其實我的作品幾乎都是第一人稱,自然讓人以為有自傳的味道。
自傳與否不重要,真實才是重點。作者必須將自己熔鑄到文本裡,將不同成份焊接起來。我認為,寫作的過程中一定有自我剖白,也有脆弱。然而,作品不是告解,不是回憶錄,作品是真實,如此而已。
現在的一般大眾,只曉得一昧地看那些所謂真實的東西。實境電視和追蹤挖掘線索寫就但卻只能算寫得很差的紀實小說,或好一點的像真人真事的節目、傳記和「現身說法」,已經奪走想像力過去擁有的地位。
這樣的現象說明了,現代人對內在生活、對崇高、詩意、非物質和沈思的恐慌。
為了反抗這一切,作者如我,只要相信故事的神話力量(而非解釋力量),相信語言不只是資訊,就應該效法齊格菲(Siegfried,編按:華格納歌劇「尼布龍指環」中的一個神話人物)在萊茵河逆流而上一樣,抵抗這股「嗜真」潮流。
對說故事來說,神話系列這個主意真是太棒了——為了神話重說神話,尋找其中關於人性的永恆真理。而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說下去,希望有人聽見,希望在無止盡的新聞號外和名人緋聞的紛擾夢魘之外,還能聽見其他聲音,述說心靈生命和靈魂旅程的聲音。
是的,我想把故事再說一遍。
我想把故事重講一遍
自由的人從來不曾想過要逃走
太初無物,一片空無。時間、空間都不存在。就算宇宙朝我迎面扔來,我也能一手抓住。宇宙尚未出現,沒什麼負擔。
快樂的「空無」狀態在十五紀元前嘎然而止(譯註:紀元,地質紀年單位,十億年為一紀元)。那一刻非常奇特。現在我所知道的一切,全是從輻射波的竊竊私語裡聽來的。但聞瞬間巨響,一切復歸靜默,只留下輻射波輕聲嚷嚷。
在你體內都是些什麼?死的東西,時間,千年千年的光影構成的圖樣,在你體內。在你們每一個體內,分分秒秒都有數百萬的鉀原子屈服、衰變。打從星球般大小的炸彈爆炸,從無生有的那一刻起,驅動這些微小衰變的能量便已栓在鉀原子裡。鉀和鐳、鈾一樣,都是超新星爆炸殘留下來的放射性核廢料,壽命甚長。而超新星爆炸,造就了你。
星球是你最初的母親。
那時熱得像地獄。說地獄並不為過,畢竟地獄正是我們所愛的生命無法生存的地方,不是嗎?無盡延燒的大火,暴烈如火山的折磨,都是寓居在我們體內最深沉的恐懼。我們用已知的事實創造了地獄。地獄是,不曾、不是、不能。早在生命出現之前,科學家便已將這裡稱為世界了。他們說那是如地獄般的時代(譯註:Hadean period。Hadean亦可譯為「超古代」)。其實(科學家說得沒錯)生命當時已經開始了,因為生命不只是生殖繁衍。在熾烈飛濺的岩漿中,在迸發四射的石塊裡,生命渴望著生命。原生的,幾近的,可能的生命。不是金星,不是火星,是地球。
地球是那麼渴望生命,終於得著了生命。
又過了數十億年,奇蹟出現了(至少我這麼認為。能讓故事整個改寫的意外事件,我都稱為奇蹟):地球有了微生物。雖然缺乏氧氣,但當時氧氣可是致命毒素。而後,一場革命就此展開,儘管無聲無息,威力卻像星球爆炸一般驚人:新的微生物「藍綠藻」在地球出現,開始行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的副產品之一,就是氧氣。從此地球有了新的大氣,而接下來發生的事,全是歷史了。
* * *
其實也不盡然。我還能跟各位說說寒武紀的天真樂觀:當時峰巒迭起,猶如草地滋生雛菊。還有志留紀那一段屬於海星和腹足動物的幻夢時光。約在四億年前,最早的陸上動物甩掉了鰭和鱗甲上的海水,離開綿延千里的溫暖珊瑚潟湖,爬上岸來。三堊紀和侏儸紀是恐龍的世紀。恐龍是很有效率的殺人武器,那時就和夢魘一般稀鬆平常。之後,距今三、四百萬年前,全新的物種出於機緣巧合來到這個世界。當中除了猛瑪,還有什麼?看那樣子,是人類嗎?
這一切讓地球嘆為觀止。她每每以既陌生又新奇的眼光看著自己。她從來摸不清自己的下一步,也猜不出下一個驚喜會是什麼。但她喜歡那樣的風險,那樣的隨機,那種千載難逢才成為樂透贏家的機率。人們總是將成功視為理所當然,把失敗忘得乾乾淨淨。可地球不會忘。地球看來顯然無庸置疑地就是那筆高額彩金。地球就像是寫著幸運數字的藍色彩球。
看看四周,列張單子吧。岩石、砂礫、土壤、果樹、玫瑰、蜘蛛、蝸牛、青蛙、魚、牛、馬、雨水、陽光、你,和我。這是項偉大的實驗,名稱就叫「生命」。試想,還有什麼比生命更難意料?
所有的故事都在這兒了,沉積在這兒,封存在化石裡。世界這本大書處處打開著,編年紀事只是紀錄的一種方法,而且不是最好的一種。時鐘不是時間。就連石塊裡的原子鐘和生物體內的DNA,也只能將時間當成故事來說。
宇宙像炸彈爆炸的時候,也像炸彈一樣開始滴答作響。我們知道,太陽再過幾億年就會衰亡,屆時所有光芒都會熄滅,再沒有人可以閱讀。
「告訴我是什麼時候,」你說。其實你的意思是「跟我說故事」。
接下來要說的,是我始終放不下的故事。
世界重擔
普塞頓(Poseidon,海神)是我父親,娥斯(Earth,地母)是我母親。
父親喜歡母親堅毅的體態,喜歡她的輪廓和曲線。在她身旁,他總是非常清楚自己的位置。母親堅定、明確、實在、線條分明。
母親愛父親,因為他不知界限為何物。他的力量猶如潮汐般起伏,他掃蕩一切、擊沉一切、淹沒一切,又重塑一切。海神人如洪水,全身充滿力量。他深沉,時而清明,但從不停歇。
我的父母孕育出了許多生命。他們其實就是生命,生命就是他們。創造有賴他們,早在空氣和火出現之前,創造便開始仰賴我的雙親了。他們承擔如此之多,也擁有如此之多,他們無法抗拒彼此。
他們倆都很善變,父親就已經很明顯了,不過母親的善變卻更教人吃驚。她像岩石般沉著,生起氣來卻烈如火山;她像沙漠般安靜,地底下卻暗潮洶湧。母親在房裡摔盤子,盤子落地碎成片片,全世界都感受得到。一個刺激可能讓父親霎時就可以氣沖斗牛,母親卻要幾天、幾週甚至幾個月的時間,抱怨、低吼、顫抖,直到怒氣撕裂震垮整座城市,教人類像幼蟲般順服。
人類……他們永遠不知何時會大難臨頭。看看龐貝古城就好了。您瞧,那些船屋裡的人坐在椅子上,都已經化成了骷髏,臉上卻都還帶著燒成焦炭的錯愕神情。
父親追求母親,母親熱情回應。父親為人殷勤,遊戲人間,他總在明亮的藍色淺灘上守候母親,忽前忽後,時遠時近。父親每回抽身離去,都會在母親岸上留下小禮物,或許是一片珊瑚、一扇珍珠貝,或旋曲如夢的貝殼。
有時父親出外遠行,母親總是思念著他,只見擱淺的海魚大口呼吸,竭力喘息。而後父親再次覆滿母親,兩人一塊兒成了人魚。父親雖然力量驚人,身上卻始終有著女性化的一面。地水同源,這就跟火與風跟他們恰恰相反是一樣的。
母親愛父親,因為他讓她看見自己;他是她的一面活動鏡。他帶她周遊世界,遊歷她自身化成的那個世界,並將它高高舉起,好讓她瞧個明白,瞧見她地森林、懸崖、海岸和原始大地的美麗。對父親來說,母親是天堂,也是恐懼,而他兩個都愛。他們倆一塊兒到人跡未至、唯有他們能去的地方,到只有他們能抵達的地方。父親去哪,母親就在哪兒,溫柔束縛他,嚴肅提醒他,大地和覆蓋著大地的海洋。父親也知道,儘管他無法完全覆蓋母親,但是母親卻永遠在他底下支持著他。雖然他力大無窮,母親卻更強壯。
我呱呱墜地,生來便是個泰坦人,半人半神,是巨人族裡的一個巨人。我在島上出生,在這島上,父親能趴在母親身上一天一夜,滲入她每處縫隙,之後才翻身離去。我是兩人漫長歡愛的結果,身上注定混合他們倆致命的性格。我狂暴一如父親,惆躇猶似母親。我總是行事突然,卻事事不忘;然而有時寬容,又讓同情心洗去記憶。我懂真愛,也懂假愛。我的善良天性讓我易受欺騙。我和兄長普羅米修斯都因逾越本分遭受責罰。他偷火,我是爭取自由。
界限,又是界限在作祟。
我把故事說了又說,雖然總能找到不同的結局,圍牆卻未曾倒塌。我的生命早就劃定了界限,這裡、這裡和這裡。我能改變形狀,卻逃出不去。我試著穿越,也似乎找著了路,到了出口卻發現哪兒都不是。我只能往回退,貼著自己的界限。
這就是身體,一個封閉的單元,從外頭小心翼翼擷取生存所需,同時頑固抵擋任何微生物入侵。這就是身體,它的疆界只有死亡的時候才會放寬,但此時進出身體的自由已不再有任何意義。死亡使我終究能與世界合一,而我卻已毫無所覺。
這就是身體。我的身體是個小世界,我就是宇宙,是所有的一切。但我(的身體)又是那麼自外於一切,那麼空無,空無之外還是空無。空無封住了空無。
誰也沒想到,空無竟然會是這樣:
空無非常沉重
。
故事其實很簡單。我有一座農場,一群牛,有葡萄園,還有幾個女兒,家住亞特蘭提斯(Atlantis)。亞特蘭提斯是母親和父親的結晶,豐饒和壯麗的完美結合。泰坦人從不卑躬屈膝,連對宙斯也不。宙斯的雷電對我們來說,不過是個遊戲。
我要黃金珠寶的時候,就問母親放在哪裡。而她就像世上其他母親一樣寵我溺我,總會帶我到她秘密的礦藏和地底的洞穴。
當我要給女兒鯨魚、港口或掛滿海魚珍珠的漁網,我便去找父親。父親尊敬我,待我有如平輩。我隨他一起鑽入海中,潛入並衝破海底的溫泉。我同他游過沉船的殘骸,陪他馴養海豚。陸地海洋都是我的家。亞特蘭提斯毀滅的時候,我甚至有些高興,失去的不過是雙親一次擁抱的成果而已。我生也空無,又復歸空無。我也希望如此。
界限,又是界限在作祟,永遠渴望無限。
我造了一座有圍牆的園子,它是我的帖門諾斯(譯註:Temenos,古希臘文,意為「神聖之地」),我的聖所。我徒手舉起巨石,小心堆砌圍牆,有如牧羊人般謹慎,同時在牆面留下小縫,好讓空氣流通。密實的牆反而容易倒,我母親夢裡一個翻身就夠瞧了。在仔細搭建的牆上留下看不見的空隙,讓強風吹得過,這樣牆底土壤震動的時候,空隙便會吸收震動,牆就站得住。給牆力量的不是石塊,而是石間的「空」隙,我真覺得是開我玩笑。我費了那麼多力氣,那麼多功夫,牆靠的卻是個「空」。讓我再強調一遍:
空
。
我這座園子很有名,由我女兒,也就是海絲佩拉蒂(hesperides),她們負責看管,因此四方遠近都稱它為海絲佩拉蒂園。園裡除了一般常見的果樹,還有一株奇珍異果。我母親「地母」在女神希拉婚禮當天,送了她一株金蘋果樹。希拉愛極了這樹,便要我替她照料。
我聽人說過,這樹結的果實是純金的;正因如此,才需要有人小心看管。人總以為自己喜歡的東西,別人也會垂涎。戀金者不但渴求金子,更惜金如命,儘管性命其實比任何金屬還要珍貴。我母親不需要金子,那希拉呢?她要金子做什麼?老實說,這樹美就美在它是活生生的。樹的果實很小,散發鳳梨的香氣,寶石般粒粒鑲在枝幹上,掩藏在墨綠色的葉簇裡。這樹是獨一無二的,立在園子正中,希拉每年都會前來採擷她的收成。
一切都好,起碼我這麼覺得。直到一回希拉氣沖沖上門,嚇得我搬出一堆藉口,避避風頭。
原來我那群女兒一直在偷吃這些神聖的果子。然而能怪她們嗎?誰教這樹散發甜香、結實纍纍,樹下青草又讓傍晚的露水沾濕了呢?女孩兒們赤著雙腳,又渴著一張嘴,她們終究是群姑娘。
我是覺得沒什麼,不過神祇就是佔有慾強,老是疑心別人覬覦祂的東西。於是希拉便差派拉冬(Ladon)前來看管蘋果樹。您瞧,牠就在那裡,有一百個頭,兩百隻舌,盤著身子在那兒虎視眈眈。大白天的,牠卻活脫是個暗夜夢魘。儘管牠也出自我母親,生於她的一場惡夢,但我就是恨牠。
我被趕出園子的時候,心想不會有比這更沉重的事落在我身上了。
我錯了
。
親愛的讀者:
您好,感謝您為本書填寫回函卡及書評,但我們必須提醒您幾件事:
當您為本書寫下書評及送出後,即表示您同意大塊文化可依書評內容,自行決定這篇書評是否被刊登或刪除;同時也表示您授權大塊文化可將書評之全部或部分內容,轉載刊登於大塊文化網站、網路與書或附屬子公司的網站、電子報以及刊物上。
您所寫的書評所有權屬於您所有,但大塊文化轉載刊登於大塊文化網站、網路與書或附屬子公司的網站、電子報以及刊物時,不另通知並不另支付稿費。
您的書評不得以抄襲或其他任何侵害著作權之方式為之。若涉及侵害他人之著作權,您必須負相關賠償之責,與大塊文化無涉。若檢警及司法單位因偵查之需要,您將在此授權大塊文化得將個人資料,提供與相關司法機關。
您所發表的讀者書評必須是針對該本書的內容做評論。
您的書評中禁止從事廣告及銷售行為。
請勿出現謾罵、惡意中傷、猥褻的字眼或與該書內容不相關的言論。
請勿傳述未經證實,針對公司、團體或個人的謠言。
由於發表書評兼具回函卡功能,故您需要填寫的欄位較多,大塊保證您的資料僅供大塊內部使用,大塊負保護會員資料的責任。
標註
*
為必填資料
*
姓名:
*
EMail:
性別:
男
女
*
年齡:
0~15歲
16~22歲
23~30歲
31~45歲
46~55歲
56~70歲
70歲以上
*
職業:
學生
資訊業
工
商
服務業
出版業
軍警公教
自由業
其他
請問您從何處得知本書:
實體書店
網路書店
大塊電子報
非大塊電子報
報紙雜誌文章
電視廣播媒體
朋友推薦
臉書(FACEBOOK)
撲浪(PLURK)
推特(TWEET)
BBS
新浪微博
部落格
其他
(可複選)
關於書名你覺得:
1
2
3
4
5
不符合內容
非常合適
關於封面你覺得:
1
2
3
4
5
不太喜歡
非常喜歡
關於內容你覺得:
1
2
3
4
5
不太喜歡
非常喜歡
會不會想把本書推薦給朋友:
會
不會
對我們的建議:
對這本書的評語:
*以上欄位僅【姓名】、【關於內容你覺得】、【對本書的評語】此三欄內容會在網頁上出現,其他內容僅會為後續讀者服務存入大塊資料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