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的大合唱

人體、科學、古今中醫藥,齊唱未病先治之歌

作者:王唯工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1-08-01

條碼:9789862132678

ISBN/ISSN:9789862132678

系列名稱:CARE

定價:280元

購買電子書

數量 + -

繼《氣的樂章》、《水的漫舞》、《氣血的旋律》,又一「氣」的巨著

破解中藥的奧祕

內容簡介

       自王唯工教授於《氣的樂章》一書中提出以「共振」來解釋血液循環的新理論後,陸續以《水的漫舞》解釋所謂「酸」和「毒」正是人體沒有排出的二氧化碳所造成的,又以《氣血的旋律》發表關於病毒感染、高血壓和心血管堵塞的全新發現及成因。他以自成一家的理論為中醫開始奠定科學的基礎。

 

       本書作者主導的研究結果顯示五臟六腑各有不同的共振頻和諧波,研究結果更登上了當時重要媒體的頭版頭條。他在本書中指出,中醫的治療在生病的初期二個階段最為有效,到了第三個階段以後,已發生明顯的器官或組織病變,此時西醫便能精確掌握。作者主張「西醫是治你不死的學問,中醫是讓人活得快樂的學問」,原因即在此。

 

       王唯工教授認為,中醫的特色在氣與經絡,中藥的特色則在性味與歸經,而其共通的元素便是氣,也就是共振,他以此為基礎,深入剖析中醫的診斷、辨證、論治和方劑,並與中醫藥的經典古籍不斷交互對照驗證。氣、中醫藥與科學方法,在本書中一同合唱出動人的樂章,為王唯工教授又一「氣」的巨著。

 

       二十六年前,王唯工教授開啟一連串的科學實驗,陸續發現五臟六腑的共振頻,奠定以「共振」做為中醫科學基礎的方向,相關研究結果在1987年的國際研討會上發表,《民生報》更以頭版頭條的規格大篇幅報導。

 

       中醫認為無病之人追求的是「致中和」,亦即各諧波的氣血都在正常範圍內。西醫對健康的定義則倚重解剖學,骨頭、肌肉、血液成分等都有適當的規格,這樣的優點是標準化、精確且客觀,但標準越來越多、檢查越趨複雜之後,不見得能找到生病的主因。相比之下,中醫對健康的定義較為簡單,但操作卻有困難。從《氣的樂章》、《水的漫舞》到《氣血的旋律》,作者所提出之「共振理論」已越趨完整,不僅對病毒感染、高血壓、心血管堵塞等疾病提出嶄新的見解,更以血循環與能量醫學的觀點,告訴讀者如何透過正確的飲食和運動,達到保健的目的。

 

       作者在本書中,再以「氣」為出發點,深度探討中醫的診斷、辨證、論治和方劑,認為性味與歸經是中藥藥理的特色,而歸經的根本就在氣與經絡,由此,便能從共振的角度對中藥進行理論的詮釋。本書的出版,讓「共振理論」的完整性和中醫藥的科學基礎都往前又邁出了一大步。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王唯工 教授

 

台灣大學物理系學士、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1969年因為對中醫感到興趣,放棄了史丹福及耶魯而選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生物物理系,主攻神經科學。1973年獲博士學位。曾任中山大學物理系創系主任、陽明大學醫工所所長,並於台大電機系醫工組任職,在中國醫藥學院中醫所授課五年。1988年首次製成脈診儀,在台大醫院、榮總、中國醫藥學院等多處與西醫會診,並與中醫黃維三、林昭庚、張步桃、張家訓、潘念宗、胡秀卿;西醫鐘傑、崔玖等先進合作研究。


在醫學工程領域多次獲國科會傑出獎,且因脈診之相關發明獲經濟部發明獎。其發明上的貢獻連續收錄於Marquis世界名人錄。

好評推薦

台大校長 李嗣涔 專文推薦

目錄規格

目錄

 

推薦序

自序

 

1 共振與氣

水與濕

中醫之特色

三焦經與全身之氣

由三、六、九共振頻看《傷寒論》

三焦經之特性

三焦系統

營衛系統與三焦系統

衛氣與外氣

膽經為兩組和弦之共同頻率

只有二組和弦的大樂器

 

2 中西醫的比較

中醫與西醫之比較

中醫之現況

中醫的望、聞、問、切

二十八脈

脈診現代化的研究

八綱辨證

病因與治法

病因

治法

 

3 中醫藥的特色

中藥之藥理

為什麼要找尋中醫之特色?

我們如何選擇研究中醫的方向

設計實驗

意外的發現

由氣看藥性

歸經的研究

方劑之結構

身體之防禦是如何出錯的?

這個漏洞要怎麼偵測呢?

這個漏洞要怎麼補救呢?

物理治療有什麼好處?

方劑是什麼?

溫病的方劑

安宮牛黃丸

搶救劉海若

身外之物與身內之務

 

4 總結

小心的求證

中西醫結合!?

中醫的發展與發揚光大

 

後記:由中醫看中華文化

購買電子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