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
作家專區
電子書
Locus International
近期活動
遊樂場
講座及記者會消息
社群
大塊部落
大塊好朋友部落
會員服務
我的帳戶
大塊服務台
關於大塊
about locus
與大塊連絡
投稿給大塊
不分類搜尋
依書名搜尋
搜尋作者
搜尋ISBN
搜尋條碼
搜尋出版社
依出版日期搜尋
‧
依出版日期搜尋的格式為:yyyy-MM (如:2012-09)
(只須填至月份)
書目
touch系列
mark系列
smile系列
catch系列
from系列
to系列
R系列
MYTH系列
care系列
spot系列
幾米作品系列
image3
蔡志忠作品系列
大辣出版
網路與書
小異出版
茵山外
walk系列
COMICS系列
經典3.0
經典少年遊
蔡穎卿作品系列
葉嘉瑩作品系列
劉君祖的易經世界
林佩芬作品系列
舒國治作品系列
tone系列
home系列
ACG系列
KODIKO系列
領導者的眼界
站在巨人肩上
交換日記 family
天才班系列
總類
讀書法
私家藏書
現代論叢
各國論叢
哲學類
思想;學術
中國哲學
西洋哲學
心理學
倫理學
宗教類
佛教
道教
基督教
神話
術數
通靈術;心靈術
異象奇聞;奇蹟
科學類
科學類
天文學
物理學
動物學
人類學
應用科學類
醫藥
家政
農業
工程
商業
經營學
社會科學類
教育
社會學
經濟
財政
政治
軍事
史地
中國地方志
世界史地;傳記
世界史地
亞洲史地
歐洲史地
傳記
文學;新聞學
語言學
文學
繪畫;書法
中國各種文學
散文;隨筆;日記
函牘及雜著
小說
中國兒童文學
東方文學
英國文學
美國文學
德國文學
法國文學
義大利文學
西班牙文學
其他各國文學
俄國文學
北歐各國文學
中歐各國文學
東歐各國文學
美洲各國文學
大洋洲各國文學
新聞學
藝術類
藝術類
繪本
音樂
建築藝術
繪畫;書法
大辣comic
大辣SKETCH
攝影;電腦藝術
應用美術
技藝
戲劇
遊藝及休閒活動
優惠套書與週邊
優惠套書
周邊商品
外版書
全佛文化
祕密晚餐(絕版)
|
La cena secreta
這幅畫蘊含著一本禁書的祕密
[
1111R014
]
作者:
哈維爾.西耶拉
Author:
Javier Sierra
譯者:
蕭寶森
392頁
平裝
ISBN:
986-213-000-8
CIP:
878.57
978-986-213-000-1
初版日期:
2007年09月01日
此商品可7-11取貨付款
定價: NT$
280
| 會員價:
NT$
238
關於出貨時間以及運費請看這邊
內容簡介
書摘
相關報導
媒體書評
填寫讀者回函∕發表書評
瀏覽書評
席捲全球狂銷數百萬冊之歷史懸疑小說巨作!
2004年甫出版旋即在西班牙語系國家引起轟動,狂銷熱賣,榮登各大暢銷書排行榜上高居不下,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售出全球三十多國版權。
「你從未讀過像這樣的一本書!」
西班牙新銳作家西耶拉帶你重回歷史現場,
聆聽文藝復興的藝術巨匠達文西現身說法,
揭開不朽名畫《最後的晚餐》背後不為人知的祕密!
藉由一場預告背叛的晚餐盛宴,解開一樁暗藏玄機的宗教謎題。
李奧納多下戰帖!
這幅畫蘊含著一本禁書的祕密。雖然祕密清楚地擺在眼前,你們還是看不出來。我出的這個謎題,可以證明你們這些人有多愚蠢。
在這個宗教信仰脆弱又混亂不安的年代,義大利最火紅的藝術家達文西,正在為興建中的聖馬利亞感恩修道院繪畫一幅十六呎長、三十呎寬巨大壁畫,取材自聖經中描繪耶穌在遭羅馬兵逮捕的前夕,與十二門徒共進最後一餐時,提出即將遭背叛的預言一景。但在同一時間,羅馬教廷卻接獲一連串署名「預言家」的密函,指稱達文西正在進行的巨畫中非但沒有恪遵聖經的經文記載,甚至藏有挑戰教廷的異端邪說。《最後的晚餐》中沒有聖杯,沒有聖餐體,也沒有耶穌主持聖餐禮的形象,十二門徒頭頂上沒有光圈;達文西更以異端份子為模特兒,並把自己肖像暗藏畫中,背對救主耶穌基督,還在畫中暗指背叛耶穌的門徒並非眾所周知的猶大,而是使徒彼得。宗教法庭的法官兼解碼專家阿古思提諾神父,奉命找出告密者「預言家」的真實身分,因此前往米蘭進行調查,卻意外捲入接二連三的死亡事件。為了追查這位以正義的化身自居殺害了好幾條人命的修士究竟是何人,以及達文西是否暗藏禍心,把藝術當作針對教廷的武器,阿古思提諾神父抽絲剝繭,進入有如迷宮般的層層關卡,利用猶太人的替換法、希臘人的記憶術等古老的象徵符號技巧,企圖解開有史以來最重大的宗教陰謀。彷彿一句為人所遺忘的奇異魔咒,對著那些選擇光明、捨棄黑暗的信徒們發送光的訊號,《最後的晚餐》中暗藏的神祕訊息究竟意所何指?這個祕密與一本藍色書皮、題為《祕密晚餐》的古書有何關連?這位總是一身白衣的藝術大師的最終目的又會帶給基督教世界多大的震撼與顛覆?藉由一場預告背叛的晚餐盛宴,一樁暗藏玄機的宗教謎題即將解開。
西班牙極受矚目的新生代作家哈維爾‧西耶拉強調以事實作為小說的基礎,利用古時代一種在圖像上隱藏訊息的方法為主軸,花費三年的時間走訪義大利的米蘭、羅馬、佛羅倫斯和文西,以及法國的昂布瓦斯等地進行各項的研究與一系列的考證工作。最後,他大膽的運用想像力來為那些連歷史學家也無法解開的謎團提出驚人解釋,創造出一個融合宗教狂熱、背叛、謀殺、教會權術、藝術策略與神祕推理等元素的故事,緊湊的情節鋪陳讓讀者有如置身迷宮一般,在驚訝之餘同時也深受啟發。西耶拉承襲西班牙深厚的歷史懸疑小說傳統,師法《玫瑰的名字》式的謎團佈局,忠實呈現文藝復興時期的氛圍;《祕密晚餐》是結合歷史解謎、奇情驚悚,直探大師名畫底蘊的小說傑作。
故事背後的故事
我是在二○○一年年尾開始撰寫《祕密晚餐》。當時我剛寫完《拿破崙的埃及祕密》這本小說。在寫作該書的過程中我發現埃及對西方文化有很深遠的影響,不僅在十九世紀末如此,文藝復興時期亦然,於是我便決定我的下一部小說要以此為題材。
我最初的構想是寫一個與馬西里歐.費其諾(Marsilio Ficino)有關的故事。十五世紀時,費其諾在老科西莫的贊助之下,在佛羅倫斯創辦了著名的「學院」(Academy)。他是一個傑出的哲學家和翻譯家,曾經翻譯過柏拉圖全集和一些有關埃及魔法的文章(被稱為《秘義集成》Corpus Hermeticum)。不過當我發現費其諾曾經影響波提切利乃至達文西等藝術家時,我便把注意力轉移到達文西身上。達文西是否有可能受到古代埃及思想的影響呢?
《祕密晚餐》便是這樣發想的……
寫作的宗旨
我在動筆之前心裡總是會設定一個目標:我要嘗試用我的作品來揭開歷史上的一些謎團。要這麼做,必須深入的研究史實,加以探討,再提出一個比較可信的假設,以解開這個謎。在《祕密晚餐》中,我根據自己所做的研究,提出了一個創新的觀點。因此我的作品絕不只是一部虛構的小說而已。我比較喜歡稱它為「偵查小說」。
因此,這本書當中所提到的所有書籍(包括傑可巴斯‧達瓦樂吉納所寫的《黃金傳奇》、葡萄牙的阿瑪迪歐的《新啟示錄》和卡塔爾份子的聖經《祕密晚餐》)絕對都是真的。
不可思議的發現
那是新千禧年之始的春分──也就是二○○○年三月二十一日──的事情。當天,暢銷國際的非小說類書籍《獵戶座之謎》(The Orion Mystery)的作者羅伯特.波瓦(Robert Bauval,他是個工程師)在日出之前把我帶到開羅郊區的吉薩高原,對我說:「你即將目睹一個奇蹟。」過了一會兒之後,太陽就在獅身人面像的爪子之前露臉了。不到幾分鐘的時間,那光燦燦的火球就已經升到了它那巨大的頭部之上。「你看到沒?」羅伯特向我解釋。「古埃及人把獅身人面像稱為『地平線上的神祇』或『旭日與落日之神』,指的就是你現在所看到的景象,也就是吉薩高原地平線上的太陽神。這座雕像其實是一個巨大的象形符號。」
那天上午,我們一起喝茶時,他談到在印刷機發明出來的千百年前,人們大多都不識字,於是當時的帝王和祭司們便透過圖像來宣揚宗教理念。他們將各種圖像、雕刻、建築乃至繪畫與某些知識連結在一起,創造了一門名為「記憶術」的學問。我聽了以後感到非常驚訝。
幾年後,當我讀到法蘭西絲.葉茲(Frances Yates)所寫的《記憶之術》(Routledge & Kegan, 1966)一書時,發現「記憶術」最初是由希臘人發明的,後來也曾被文藝復興時期的道明會修士所使用。
當時,我便突然有了一個靈感。
道明會的修士、記憶術(一種在圖像上隱藏訊息的方法)以及一四九七年達文西曾在一座道明會的修院工作的事實共同拼湊出一幅圖像,使得我有了解開《最後的晚餐》之謎的鑰匙!
「女祭司」塔羅牌
關於本書最有趣的故事之一是在書中屢次出現的「女祭司」塔羅牌的故事。當時有一個流傳甚廣的傳說:西元八五三年教皇里歐四世去世後,一位年輕的樞機主教被推舉為教皇,人稱若望八世(John VIII),他即位兩年之後,在西元八五五年的某一天,從聖彼得大教堂率隊行進至拉特朗宮時,突然在半路停下來並生出了一個孩子,自己則因難產而死。此事令眾人大吃一驚,這才發現原來這位教皇是個女人。
後來的史佛薩-維斯康提塔羅牌重現了這則傳說。其中有一張牌上面畫著一個頭戴教皇冠冕的孕婦。
來源與出處
雖然我對《最後的晚餐》這幅畫所下的結論百分之百是我個人的創見,但我也曾經花了三年的時間(2001-2004)走訪義大利的米蘭、羅馬、佛羅倫斯和文西以及法國的昂布瓦斯(Amboise)等地從事各項研究考證工作。這段期間我訪問了多位專家學者,其中包括:
聖馬利亞感恩修道院檔案保管員 Venturino Alce神父
馬德里康普騰斯大學大學新約文學教授Antonio Pinero
達文西家鄉文西鎮的Ideale 博物館館長Alessandro Vezzosi
一九七七年到一九九七年間《最後的晚餐》修復計畫負責人Pinin Brambilla博士
其他資料來源包括:
米蘭的Bibliotheca Ambrosiana圖書館
米蘭的聖馬利亞感恩修道院圖書館
倫敦大學的Warburg Institute圖書館
馬德里的國家圖書館
大多數的考據工作都是在轟動國際的《達文西密碼》一書上市之前完成的。如今聖馬利亞感恩修道院已經絕少對外開放,也不讓未經過介紹的研究人員進入他們的圖書館。所幸我在書中所提到的所有圖書都可以在參考書目中或《最後的晚餐》所在的食堂等公共機構查到。該食堂如今仍在原址,並開放給大眾參觀,但有若干限制。
祕密晚餐官方網站
http://www.thesecretsupper.com/
Javier Sierra(哈維爾.西耶拉)
哈維爾.西耶拉是西班牙文壇最傑出的作家之一。他在一九七一年八月生於西班牙東北部的小鎮特魯埃爾(Teruel),自小即沈迷於通訊世界,十二歲就在Radio Heraldo電台主持廣播節目,十六歲時開始為報紙撰寫文章,十八歲時和友人共同創辦了一份國際性的雜誌,名為《零年》(Ano Cero),二十七歲時便成了西班牙著名的月刊《科學之外》(Mas Alla de la Ciencia)的編輯。
西耶拉曾在馬德里的康普騰斯大學(Complutense University)攻讀新聞學,一九九五年時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著作。他曾經撰寫過三本以歷史和科學之謎為主題的非小說作品以及四部很成功的小說。
他的第一部文學作品《藍衣女子》(La Dama Azul,1998)詳細的描述了西班牙索里亞地區一位名為「阿格雷達的馬利亞‧耶蘇」(Maria Jesus of Agreda)的修女(1602-1665)靈魂出竅並出現分身的故事。西耶拉認為,她之所以會如此是由於她聆聽某些聖樂和若干音韻特殊的祈禱文所致。
從此,西耶拉就開始以文學作為揭開某些歷史謎團真相的工具。他仔細的研究這些謎團,強化其神祕色彩,並企圖針對相關的問題提出可信的解釋。
繼頗受歡迎的《藍衣女子》之後,西耶拉又寫了幾本與歷史之謎有關的小說,包括二○○年的《聖殿騎士之門》(Las puertas templarias)、二○○二年的《拿破崙的埃及祕密》(El secreto egipcio de Napoleon)以及二○○四年的《祕密晚餐》。後者曾入圍著名的小說大獎Ciudad de Torrevieja的決賽,並因此迅速登上西班牙和拉丁美洲地區的暢銷書排行榜。到目前為止,西耶拉的著作已經被翻譯成逾三十種語言,顯示探索歷史之謎乃是人類共通的慾望。
西耶拉在西班牙乃是家喻戶曉的名人,經常為廣播和電視節目撰稿。他曾經與人合作製作著名的深夜電視節目「火星記事」(Cronicas Marcianas, 2000-2004),並定期為幾個重要的廣播節目撰稿。二○○四年春天,他在馬德里電視台推出了他個人製導的電視節目「真相的另一面」(El otro lado de la realidad),頗獲好評。
生性執著、好奇心強、頭腦敏銳的西耶拉曾經走訪過二十多個國家,探索各種謎團。他最熟悉的國家是埃及,自一九九五年來曾經多次造訪該國。他在土耳其從事研究工作時,曾經找到頗具爭議性的皮瑞‧雷斯(Piri Reis)地圖。這份文件證實當年哥倫布之所以能夠抵達美洲所憑藉的是一四九二年前即已問世的若干航海圖。這些航海圖上的路線已經標明新大陸所在的位置。除了埃及之外,西耶拉也經常造訪祕魯,並參加當地考古人員的挖掘工作,以找尋皮薩羅(Pizarro)抵達庫斯科(Cuzco)時被印加國王阿達華巴(Atahualpa)埋藏在地下的黃金。西耶拉認為,這些神聖的黃金被埋藏在一個錯綜複雜的地下通道中,而此一通道興建技術之巧妙比起十六世紀安迪斯山脈一帶的教士猶有過之而無不及。
哈維爾.西耶拉目前住在西班牙陽光海岸上的馬拉加鎮(Malaga),正計畫撰寫七本新書。他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夠盡情的追求他此生的兩大嗜好:旅遊與寫作。
譯者簡介:
蕭寶森
台灣大學外文系學士,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曾任聯合報系編譯,現為輔大譯研所兼任講師,譯作包括《蘇菲的世界》、《愛因斯坦的太太》(智庫文化)、《阿拉伯沙地》(馬可波羅)、《味覺日記》(藍鯨)以及《亞歷山大──夢想之子》、《亞歷山大──太陽神沙漠》、《亞歷山大──世界的盡頭》、《最後一匹人頭馬是怎麼死的》(大塊)等。
與作者對談
問:除了《祕密晚餐》之外,你還寫過好幾本歷史小說。這種融合了史實與虛構的寫作方式為何如此吸引你?
答:在撰寫第一部小說之前,我曾經出版過兩本關於歷史與科學之謎的非小說類作品。我極力想在書中揭開若干謎團背後的真相,但坦白說,我所提出的答案多少都帶有揣測的成分。如果是用文學的方式來表現,情況就大不相同了。我可以用事實作為小說的基礎,然後再運用我的想像力來為那些連歷史學家也無法解開的謎團提出解釋。我撰寫《祕密晚餐》就是利用這樣的方式。
問:既要忠於歷史,又要添油加醋,讓故事情節新鮮有趣,你如何在這兩者之間求取平衡呢?
答:我在從事考證工作時最困難的任務之一就是找出我所謂的歷史的「黑洞」。所謂歷史的「黑洞」指的是一些具有爭議性的有趣史實。它們都是千真萬確曾經發生過的事,而且有許多精彩的細節,但其真相卻尚未被專家們所釐清。我便利用這些東西來發展我的故事。我總是先詳實的描述這些事實,然後再根據那些從未被歷史學家所研究過的人物的看法提出一個新的解釋。我和許多人一樣,認為我們在學校裡所讀的那些「官方版本」的歷史有很多是大有問題的。研究歷史之謎讓我的思想變得更加自由、獨立,使我在評判史實時能夠建立起一套自己的標準並追求我個人心目中的真相。
問:你是在什麼時候發現《最後的晚餐》這幅畫在宗教方面的矛盾和其中所隱含的神祕訊息?你怎麼會想到用這樣一個假設來作為小說的基礎?
答:我前往米蘭的聖馬利亞感恩修道院觀賞《最後的晚餐》時,很驚訝的發現達文西有意藉這幅畫來讓觀者產生某種錯覺。他之所以沒有把耶穌和他的門徒畫成聖人的模樣,就是想讓觀者迷惑。我很難分辨牆上那幅畫和達文西當年所應該畫出的情景有何差別。他應該把聖杯或耶穌手持聖體的樣子畫出來,餐桌上也應該要有羊肉才對……但這些東西在畫裡面都看不到!當時我就立刻有了撰寫這個故事的構想。
問:除了《最後的晚餐》之外,達文西還有其他的作品也隱含象徵符號嗎?如果有的話,你是否能舉個例子?有沒有其他的畫家也這麼做?
答:當然有啦。舉個例子,達文西在畫《巖窟聖母》時曾參考過《新啟示錄》這本禁書。這本書是由方濟會的一個異端份子「葡萄牙的阿瑪迪歐」所寫的,書中宣稱新約的主要人物不是耶穌,而是聖母馬利亞和施洗約翰,而這正是達文西在《巖窟聖母》想要表達的意思。畫中所隱含的象徵和阿瑪迪歐的異端書籍有關。
這件事讓我發現達文西並不排斥異端思想,甚至還曾經擁有當時的一些禁書。
問:你第一次看到《最後的晚餐》時有何感想?是不是像書中的阿古思提諾神父所說的,那幅畫好像「會呼吸、有生命」一樣?
答:確實如此。達文西畫《最後的晚餐》時想讓觀者有身歷其境的感受。畫中的一切都和壁畫所在的位置有關。舉個例子,在他筆下,那光線就像是當下從馬利亞感恩修道院的食堂窗戶中灑進來的,桌布和餐盤也和十五世紀時院中的修士們所使用的一樣……達文西想要描繪的不是一幕神聖的情景,而是一幕真實的、幾乎像是正在發生的情景。我相信《最後的晚餐》是歷史上第一次有人嘗試製造我們今天所謂的「虛擬實境」的效果。
問:你用來描寫達文西這個人物的細節──包括寫字時從右邊寫到左邊、總是穿著一身白衣、從不吃肉等──都是真的嗎?歷史上有什麼文獻能夠證明他是一個卡塔爾份子?
答:沒有!沒有任何文獻宣稱達文西是個卡塔爾份子,而他也的確不是。但我認為他很同情那些因為遭到迫害而避居在米蘭附近的康克瑞佐村的最後一批卡塔爾份子。他們的許多主張──例如反對當時的教皇等等──都很吸引他。卡塔爾份子認為教皇違反了耶穌在性靈方面的教誨,是真正背叛教會的人。如果你仔細觀察《最後的晚餐》畫中的情景,就不難發現達文西故意將猶大和彼得兩人搞混,藉此暗示彼得(教皇的代表)才是當時耶穌所指稱的叛徒。
至於達文西呢,他確實像卡塔爾份子一樣不吃肉,甚至也像他們當中部分人士一樣總是穿著一身白衣。
問:你對塔羅牌中的女祭司牌的相關傳說有什麼看法?
答:目前各界一致認為史上第一副塔羅牌很可能是由卡塔爾份子所設計的。他們的目的不在占卜,而在教學。中世紀時在卡塔爾教義盛行的法國南部一帶,就有所謂的「吟遊詩人」利用各種紙牌和圖案來說故事,而那些異端份子則將塔羅牌用來當作向一般大眾介紹異端思想的工具,女祭司牌乃是其中相當有影響力的一張。它顯示女人也可以成為神職人員。這種觀念雖為卡塔爾份子所接受,卻不為教廷所認同。
問:奧利維里歐.賈卡倫達是個古董商人,從事「挖掘先人留在地下的遺物,使它們不致被世人所遺忘」的工作。有任何證據顯示當時有人在推廣古物的挖掘和銷售嗎?像賈卡倫達這樣的人是否可以被視為某種考古學家?
答:挖掘古物的工作在賈卡倫達的時代之前不久就已經展開。十四世紀時,羅馬人已經體認到城裡四處可見的古老石器乃是珍貴的文物,於是他們便開始設法保存這些雕像、石柱、羅馬帝國的銘文乃至古埃及的方尖碑等等。在他們眼中這些都是人類古老的「黃金年代」的遺跡,令他們讚嘆不已。當時有些藝術家開始仿製這些器物。這便是文藝復興運動的發軔。後來,隨著來自希臘和埃及的古書譯本問世,文藝復興時期便正式展開。所以,這些人都可以被視為「文化上的考古學家」,因為他們振興了古典的思想。
問:你說你曾經受到安伯托‧艾可(Umberto Eco)的小說《玫瑰的名字》所啟發。在這本書中,艾可曾以古書和珍本書作為故事情節的一部分。這樣的啟發在《祕密晚餐》中是以何種方式呈現?
答:《祕密晚餐》中所提到的書都確實存在,這就是我所受到的影響。這本書當中的主要訊息都是根據事實而來:卡塔爾份子的運動確有其事,「記憶術」這學問並非虛構。《新啟示錄》和達瓦樂吉納的《黃金傳奇》這些書也都確實存在,並且在當時有很大的影響力。艾可是第一個廣泛運用這類真實資料的小說家。
問:你期待讀者看完《祕密晚餐》後有什麼收穫?
答:我希望他們能體認到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作品是可以被閱讀的。當時的藝術並不只是關乎美感而已,也是傳播政治與宗教理念、祕密或信仰的方式。在《祕密晚餐》中,我提供了一種閱讀達文西的作品乃至文藝復興時期其他傑作的方式。我想讀者們應該會忍不住想要用這樣的方式來閱讀其他的藝術作品吧。
問:你撰寫《祕密晚餐》時有沒有想到它會成為一部被三十多個國家出版的暢銷書?讀者的反應有沒有讓你很驚訝?
答:我寫完《祕密晚餐》時,心想:「這部小說就像一座瑞士時鐘一樣,所有的細節都恰如其分。」但也僅此而已。我相信書中所揭露的祕密會引起大家的興趣,但卻沒想到會這麼成功。
問:你的下一個計畫是什麼?目前是否正在撰寫新作?
答:我正在為我的下一本書做研究。目前除了從事《祕密晚餐》的推廣工作之外,我也正在研究近東史,為下一個計畫做準備。我想解開另一個古老的祕密,一個很有意思的祕密,不過目前還不能公開。
中文版序──時光機
時光機的出現已經有好幾個世紀的歷史了,在過去和未來間穿梭是絕對可能的,這跟科學家要我們信服的正好相反。事實上,這神奇的發明不但不需要燃料,也不需要什麼精確的物理方程式推演;我想你們也都猜到了,我所指的時光機就是文學。
感謝文學,讓我們能穿越在最深不可測的領土上、生活在最黑暗的時代,或是了解到那些我們曾經不被允許認識的人物和其功績;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讓我選擇遊走在歐洲文藝復興的時代背景,寫下這令人驚歎不已的人文創作;而我的主人翁則是這世上最獨一無二的天才──李奧納多‧達文西。
為了要重建他的時代背景,我多次到義大利和法國考察,追隨這位大師生前的足跡。我拜倒在達文西出生地之家,參觀他生活過的地方,呼吸著他也曾聞過的橄欖花香,站在他的墓前沉思,向他致敬。這道情感上的連結,穿越了好幾百年的時光,聯繫著我和這位大師。我花了好大的力氣來承擔這項巨大的工程,讓自己完全浸濡在大師的內心世界裡,為他偉大的繪圖作品解碼,一步一步耐心的慢慢分析,加上歷史調查和當時情境的研究。最後,我終於從他最具深意的壁畫中解開祕密,從米蘭的聖馬利亞感恩修道院牆上的《最後的晚餐》中,完整的解開達文西魔法之謎。
距離這部作品第一次出版到現在已有三年了,超過四十個國家的讀者隨著閱讀此作品而解開了達文西最新的祕密,與他最深切的精神共存共鳴。在這段時間裡,我四處遊走,參與會議和座談,與許多讀者會晤。從他們的眼中,我發現了那當初燃起我寫此作品的興趣:那道一模一樣的火花,那種迫切想要知道更多、感受更多的強烈需求。
《祕密晚餐》的出版,在很多方面都改變了我的人生,它也讓我完成了小時候的夢想,就是永不失去看見那道火花的純真。最重要的,它讓我有機會發揮所有的力量來發覺和體會其他人的人生。
為此原因,請容許我有此榮幸,呈現給您這令我驕傲的《祕密晚餐》中文版。
哈維爾‧西耶拉
二○○七年六月
「這麼說,您真的在這幅壁畫裡藏了一個祕密?」
馬可‧竇喬諾站在那兒,迷惑的搔著下頦,看著「大師」正在繪製的那幅壁畫。李奧納多‧達文西很喜歡玩這種遊戲。在他心情好的時候(這一天他的心情簡直好極了),你簡直看不出他就是紅透義大利半邊天、最受盧多維科公爵青睞的一位藝術家、發明家、樂器家暨工程師。在這個寒冷的早晨,他的臉上露出了頑童般的神情。由於深知修士們對他頗有微詞,他特地利用公爵夫人死後米蘭城內瀰漫一股肅穆氣氛的當兒,來到修道院的食堂內勘查自己的作品。此刻,他站在六呎高的鷹架上,置身於他筆下的十二個使徒之間,一副頗為自得的模樣,不時從一塊板子跳到另一塊板子上,像個小男孩一般。
「當然啦!」他大喊,他那富感染力的笑聲迴盪在食堂那空蕩蕩的拱頂下。「你只要專心的看著這幅壁畫,並且注意裡面的數字就會發現那個祕密了。你算算看呀!快點,算呀!」他笑著說道。
「可是,老師……」
「好吧!」達文西拉長了尾音,無奈的搖搖頭。「我看要把你教會還真不容易。這樣吧!你何不拿起下面那本放在畫筆盒旁邊的聖經,把約翰福音第十三章念出來?就從第二十一節開始念,這樣你或許就會得到一些靈感。」
馬可是達文西手下那幾名年輕、英俊的學徒之一。他聞言便跑到大門邊的一個角落,從讀經臺上拿起那本聖經。這本在威尼斯印刷、封面以漆黑的皮革裝訂、還有銅製包角的聖經想必至少有好幾磅重。馬可略微吃力的翻閱著,直到他找到約翰福音那一章為止。這個版本甚為精美,每一章開頭都以又大又黑的歌德式字母標示出來,旁邊還有雕板的花卉圖案。
「耶穌說了這話,心裡憂愁。」他開始念道。「就明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中間有一個人要賣我了。門徒彼此對看,猜不透所說的是誰。有一個門徒,是耶穌所愛的,側身挨近耶穌的懷裡。西門彼得點頭對他說,你告訴我們,主是指著誰說的?」
「夠了!夠了!」達文西在高高的鷹架上大喊。「現在,你把頭抬起來看著我。難道你還猜不出我的祕密來嗎?」
馬可搖搖頭,他知道老師又要耍花樣了。
「老師!」他的口氣裡明顯的帶著不滿和失望。「我知道您正在畫福音書裡的這一段經文。您叫我把它念出來,可是這裡頭並沒有什麼新鮮的玩意兒呀!我想知道的是真相。」
「真相!什麼真相?」
「城裡的人都說您花了這麼久的時間畫這幅畫,是因為您想在裡頭隱藏某個重要的訊息。您之所以放棄使用畫壁畫的技法,而選擇另外一種比較費時的方法,究竟是為了什麼呢?讓我來說吧:您是為了讓自己有時間可以好好思索您想傳達的那個訊息。」
達文西一副無動於衷的模樣。
「老師,大家都知道您喜歡神祕的事物,我也很想一窺堂奧。您瞧!我在您身邊幫您調顏色、畫草圖、打底什麼的,都已經三年了,總該得點什麼外人得不著的好處吧!不是嗎?」
「當然,當然。不過可以請你告訴我,你口中所說的那些人究竟是誰嗎?」
「誰?大家都這麼說呀!連院裡的僧侶也常常把您的徒弟們攔下來,盤問他們呢!」
「那大家都怎麼說呢?」人在高處的達文西再度大聲問道,一副興致愈來愈高昂的模樣。
「他們說您不像飛利浦‧黎比或柯里維利一樣,是真的在畫那十二個門徒,而是可能用他們來象徵天上的十二個星宿。也有人說,他們的手勢也許是代表您為米蘭公爵創作的一首樂曲當中的音符……反正各種說法都有。」
「那你認為呢?」
「我?」
「是啊!我想聽聽你的看法。」達文西的臉上又浮現了調皮的笑容。「你每天跟著我,在這麼美侖美奐的房間裡工作,有什麼心得呀?」
馬可抬起頭看著北邊那面牆,只見達文西正拿著一支毫毛畫筆在那兒為他的作品做最後的修飾。這幅《最後的晚餐》是馬可所見過最特別的一幅。位於畫面正中央的是看起來栩栩如生的耶穌。祂面帶倦容,張開雙臂,彷彿正利用眼角的餘光觀察著門徒們對祂方才所說的話有些什麼反應。祂鍾愛的門徒約翰就站在祂身旁,傾聽著彼得急切的私語。他們的神態是如此逼真。如果仔細觀察,你幾乎可以看見他們的嘴唇在動。
然而,畫中的約翰並未如聖經中所記載的一般,側身挨近耶穌的懷裡。從他的模樣看起來,他先前也並未如此做過。站在耶穌另一邊的大個兒腓力雙手抱胸,彷彿在問:「主啊!我是您說的那個叛徒嗎?」雅各則像個保鏢一般挺起胸膛,向耶穌宣示他永恆的忠誠,似乎是在說:「只要我在您身邊,就沒人能傷害您。」
「怎麼樣?馬可,你還沒回答我。」
「我不知道耶……」馬可有些猶豫。「老師,您這幅作品有些地方讓我很迷惑,感覺很……很……」
「很怎樣?」
「很靠近,很有人味,簡直讓我說不出話來。」
「很好!」達文西表示讚許,然後便在圍裙上擦了擦手。「你看吧!在不知不覺當中,你已經離我的祕密更近了。」
「老師,我不明白您的意思。」
「也許你永遠都不會明白。」達文西笑了笑。「不過請你聽好: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都有其神祕之處,我們不知道鳥兒如何能飛,也不知道水為何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如果我們的繪畫能夠成功的呈現大自然的種種,難道不也應該表現出它們原有的神祕特質嗎?記住:繪畫是最崇高的一種藝術形式,在欣賞畫作的時候,千萬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要進入畫裡的情境,在其中梭巡,找出不為人知的細節,探尋其幽深隱微之處,如此才能理解它真正的意涵。不過我得提醒你:這樣做必須要有點勇氣才行。像這樣一幅壁畫所蘊含的意義,往往與我們原先所設想的大相逕庭,這點你要記住。」
《祕密晚餐》讀後感網路徵文結果揭曉
《秘密晚餐》的讀後徵文已經於結束,感謝讀者們熱烈的迴響。在這次的徵文活動中,有些著重知識面向的符號學與歷史意義,有些著重在信仰層次反思,有些也有些探討了當前書市中相似作品的比較,讀者切入的角度十分豐富。另人感動的是,很多讀者自動自發地找各種史料,在書籍之外還找了很多達文西其他的畫作進行比對與聯想,更延伸了這本書的閱讀趣味與對話空間。這體現了讀完一本好書的意義不只是讓讀者覺得「好看」而已,而是可以將更多尋求知識的動力與想像力透過故事文本激發,引起更多的好奇、討論,成為讀者心中一個永遠可以被重複檢閱的思想路徑。這次的徵文活動,不僅是部落格的串連,也是知識與想像力的串連。再次謝謝所有參加的讀者,也邀請您與我們共享《祕密晚餐》的知識饗宴!
得獎的作品匯集如下,歡迎大家一同欣賞 !
首獎
文章名稱:秘密就在眼前,只是我們視而不見-秘密晚餐
部落格名稱::歲月的容顏
光看書名《秘密晚餐》就知道這個故事的劇情主題不離「最後的晚餐」、「巖窟聖母」,也能預料到又是一本拿達文西作品天馬行空的故事,作者混合了《玫瑰的名字》、《達文西密碼》的幾個元素於其中:塔羅牌、古代教會制度的衝突與矛盾、政治鬥爭與世俗民情。
當我在十七日拿到樣書時,先讀完作者訪談,之後是抱著一種很遺憾的心情在讀這本書-它翻譯成中文的時間太晚了。儘管作者表示這本書是在《達文西密碼》出版之前就完成,也坦承受到《玫瑰的名字》啟發與影響,但在先前被達文西密碼行銷浪潮淹沒的讀者、消費者還有多少信心再去讀一本類似主題的故事?
整本書讀完,我想,先前的想法是錯誤的,連讀這本書的心態也是錯誤的,所以我又重讀了幾個章節,重新思考裡面的故事和理解作者想表達的意思。
與其探討「最後的晚餐」是不是畫家故意把十二門徒中的約翰暗示為抹大拉的瑪利亞又或是耶穌是否有子嗣、古代教會對女性的打壓及蔑視,《秘密晚餐》似乎是在提醒我們,信仰不應該只是形式上的,應該是一種心靈上的虔誠敬仰。
(繼續閱讀)http://aopchen.blogspot.com/2007/08/blog-post_22.html
佳作
文章名稱:秘密晚餐
部落格名稱:小晶巫婆的故事盒子
http://blog.sina.com.tw/witchgrace/article.php?pbgid=112&entryid=574685
《祕密晚餐》的故事,就從年輕美麗的米蘭公爵夫人難產而死的事件展開...
難產而死,並非不尋常的事情。離奇的是,一位自稱「預言家」的神祕人物早在事情發生的三天之前,就預知公爵夫人會在三天後因難產而死...
這名「預言家」一連寄出了十五封信給伯大尼教團的最高負責人柯瑞阿尼,密報米蘭公爵正在興建聖馬利亞感恩修道院,不惜成本聘請頂尖的藝術家裝飾修道院內的牆壁,目的是讓這座修道院成為他的家族陵墓,並且還打算把米蘭打造成復興古代哲學與科學的重鎮。「預言家」寄信的目標很明確:他希望伯大尼教團能派人阻止米蘭公爵整建聖馬利亞感恩修道院的計畫,絕對不能讓危害教廷的異端邪說散播出去。
「預言家」還留下了一道看似簡單卻匪夷所思的神祕謎語,似乎想要引人追查出他的身份。
(繼續閱讀)http://blog.sina.com.tw/witchgrace/article.php?pbgid=112&entryid=574685
佳作
文章名稱:世紀之謎的飯局 :《秘密晚餐》
部落格名稱:碰撞尋求踉蹌的真理
這不僅僅是一本在「達文西工業」如此盛行之下且來勢洶洶的作品,西班牙籍作家作者哈維爾.西耶拉(Javier Sierra)的說故事能力,在邊閱讀此書時,更能讓人佩服且驚嚇連連。
當你還在莫名的懷疑且難以置信認為這部小說又是隨著《達文西密碼》而來之時,卻已經令人置身於其中,無法自拔。透過作者透過主角「阿古思提諾神父」,站在第一人稱的觀點來進行推理、解謎,甚至將文藝復興的全才巨匠達文西也擺在眼前進行一場令人難以言喻的戲碼之時,而留給讀者的卻是滿肚子的疑惑。這已經不只是一本小說而已,它還試著帶我們重回那神秘迷人的文藝復興時期。
故事的時間背景設定在西元一四九七年,主角是阿古思提諾神父,他是一位宗教裁判長兼解碼專家,奉教廷之命,從羅馬前往米蘭。其原由是因為教廷在這之前收到一封神祕信件,信中內容控訴一名叫做李奧納多‧達文西的藝術家在米蘭公爵的支持之下,意圖將違背基督教的異端教義,將之隱藏在聖瑪利亞感恩修道院的食堂牆壁上,而在當時的宗教思想上,這實在是有違基督教的教義,因此阿古思提諾神父便開始帶領著讀者,開始了這趟推理過程,一步步的解碼,試著找出這幅壁畫背後所要傳達的異端詭計,試圖了解達文西所埋下的秘密。
(繼續閱讀)http://blog.roodo.com/showba94718/archives/3986631.html
佳作
文章名稱:秘密晚餐試讀簡評
部落格名稱:藍色雷斯李的陰暗地下室
在《達文西密碼The Da Vinci Code》轟動全球之後,很難想像還會有作家再次採用這個題材寫作。但,事實證明,《秘密晚餐》不論是就寫作技巧、佈局結構以及情節安排上,水準都在《達文西密碼》之上。
《達文西密碼》是本成功的商業化通俗小說,以藝術及符號學為基底,融合了大量好萊塢式的電影元素,並且採用在幾條不同的故事線間來回跳躍的模式營造出懸疑感。雖然被歸類為(狹義的)推理小說,但其實讀者只能順著情節走而無法真正參與推理。且達文西在書中僅是在其中幾幕插花的性質,更適切的書名或許是《索尼耶赫密碼》(索尼耶赫是書中的羅浮宮館長)吧。
同樣的基督翻案題材,刑事人類學家兼鑑識科學推理小說作家凱絲萊克斯(Kathy Reichs)所寫的《玩骨頭的女人》一書採考古學與鑑識科學角度出發。至於這本《秘密晚餐》,則聚焦在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畫作上,以古代為背景,讓達文西在小說中出場。
(繼續閱讀)http://blog.yam.com/blueleslie/article/11388779
「《祕密晚餐》探究了達文西的畫作《最後的晚餐》中所蘊含的異端思想,是一本會讓讀者在驚訝之餘同時也深受啟發的書。書中的故事不僅真實可信,而且引人入勝。其中提到了中世紀卡塔爾教派的信仰,並指出這些卡塔爾份子相信耶穌基督曾經對祂所最喜愛的追隨者──抹大拉的馬利亞和寫福音書的約翰──有過一番祕密的教誨。這些傳聞都經過作者多方考證。」──《抹大拉的馬利亞》(Mary Magdalene)的作者Margaret L. Starbird
「西班牙語世界的暢銷作家哈維爾‧西耶拉再次掀起一股達文西旋風……他創造了一個融合宗教狂熱、背叛、謀殺、教會權術、藝術策略與神祕推理等元素的故事,讓讀者有如置身迷宮一般。」──亞瑪遜網路書店
「(巧妙的)虛構小說……從美學與歷史的觀點解讀達文西的名畫,讓人忍不住想要一口氣看完。」──Barnes & Noble
「將解碼術、祕密、天主教教會中鉤心鬥角、爾虞我詐的現象與某位畫家相結合的小說在市面上已經屢見不鮮,堪稱為『達文西工業』,但西耶拉此書可說是其中最新的生力軍,在歐洲已經名列暢銷書之一。」──《出版家週刊》
「這部西班牙的暢銷小說可不只是《達文西密碼》再現。它在一件教堂疑案中穿插了有關新柏拉圖派哲學以及文藝復興時期象徵學的詳細介紹……西耶拉的文字比丹.布朗更加精細緻密,讓我們對文藝復興時期的思維有新的體會。」──《克科斯評論》
「這部小說勢必會被拿來與丹.布朗的《達文西密碼》相提並論。從表面上看來兩者同樣都是以藝術作品中所隱藏的訊息以及教會中的陰謀為主題,但本書作者西耶拉在達文西的畫作中所發現的訊息卻與丹.布朗大不相同(可是一樣具有說服力)。此外,兩者所使用的語言也有很大的差異。西耶拉更講究細節,是以第一人稱書寫,背景則設定於十五世紀。」──《圖書館學刊》
「你若愛看探討宗教陰謀以及重新詮釋宗教歷史的小說,那麼《祕密晚餐》顯然是你最佳的選擇。書中所營造的陰謀氛圍以及對修道院內與世隔絕的生活的刻畫都顯得非常真實。整個故事由一位獨居於沙漠岩洞的老人娓娓道來,頗為引人入勝。──《華盛頓郵報》
「對於許多讀者而言,這本書讓藝術史變得有趣而刺激。」──《洛杉磯時報》
「故事情節很吸引人,敘事手法也很高明。」──《舊金山紀事報》
「大致上來說,這是一部很好的作品。西耶拉已經成了問鼎歷史小說盟主寶座的厲害角色。」──《洛磯山新聞報》
「哈維爾.西耶拉對達文西的詮釋遠比其他人更加精確,效果也更好。」──《紐約日報》
「西耶拉淵博的學識造就了一本驚悚刺激、引人入勝的文學作品。」──Susanna Yager,《周日電訊報》
「起碼西耶拉懂得如何呈現異端教派的思想。」──Boyd Tonkin,《獨立報》
「根據《周日電訊報》的報導,達文西把自己的臉畫進了《最後的晚餐》當中。西班牙小說家哈維爾.西耶拉運用警局的辨識軟體進行偵測之後,發現畫中門徒達太的臉與達文西自畫像的臉一模一樣。他據此寫成的神祕小說已經賣出了五十萬本。出版社正競相購買此書的版權,以再創『達文西密碼』的熱潮。──《獨立報周日版》
「充滿知性、令人難忘,絕不只是一部普通的偵探小說。」──《書籍季刊》(Books Quarterly)
「這部新的小說內容有百分之九十都有歷史上的依據。在書中達文西乃是一個異端份子,他不僅把自己的臉畫進了《最後的晚餐》當中,也把聖彼得畫成了一個叛徒,並且在畫中隱藏了一個褻瀆教會的訊息。《祕密晚餐》和《達文西密碼》一樣,是以與達文西有關的陰謀為主題,目前已經在歐洲地區賣出了五十多萬本,足以與後者媲美。──《周日電訊報》
「又一部與宗教陰謀有關的驚悚小說。哈維爾.西耶拉的這部《祕密晚餐》勢將風靡全世界。」──《衛報》
「這部小說包含了許多文藝復興時期的醜事,生動的刻劃出當時的教會放蕩奢靡、鉤心鬥角的情況。」──《年代週刊》(墨爾本)
「大力推薦。」──《坎培拉時報》
「拿西耶拉與布朗相比,就像是把一個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與街頭塗鴉藝術家相提並論一樣。」──Alan Gold,《澳洲人報周日版》
「這是一部優雅、富文學氣息的中世紀神祕小說。」──《澳洲人報周日版》
「就算你不喜歡《達文西密碼》,你也會喜歡這本書。」──《環球郵報》
「自從丹.布朗的《達文西密碼》在三年前攻佔暢銷書排行榜以來,西耶拉無疑是他所面臨的第一個真正的對手。」──《渥太華市民報》
「喜歡《達文西密碼》的人一定會愛上這本令人驚訝的小說。它與丹.布朗的作品大不相同,是一部根據嶄新的發現所創作出來的小說。對《達文西密碼》的結尾失望的人會被這部小說的結局所感動,因為其中包含了真實的啟示。」──《零年》(Ano Cero)(西班牙)
「這半個世紀以來,大多數現代主義人士所讚頌的作品都是平庸的藝術。像《祕密晚餐》這樣的小說讓我們對藝術作品的功能和影響力恢復了信心。這是一本了不起的書,也是西耶拉迄今最好的一部作品。」──《科學之外》(Mas Alla de la Ciencia)
「這是一個娛樂性很高的故事,情節巧妙,文字流暢,而且有一種素樸的風格,讓讀者在欣賞故事情節之餘也能消化作者為了證明自己的假設所提出的大量論據。」──《亞拉岡報紙》(El Periodico de Aragon)
親愛的讀者:
您好,感謝您為本書填寫回函卡及書評,但我們必須提醒您幾件事:
當您為本書寫下書評及送出後,即表示您同意大塊文化可依書評內容,自行決定這篇書評是否被刊登或刪除;同時也表示您授權大塊文化可將書評之全部或部分內容,轉載刊登於大塊文化網站、網路與書或附屬子公司的網站、電子報以及刊物上。
您所寫的書評所有權屬於您所有,但大塊文化轉載刊登於大塊文化網站、網路與書或附屬子公司的網站、電子報以及刊物時,不另通知並不另支付稿費。
您的書評不得以抄襲或其他任何侵害著作權之方式為之。若涉及侵害他人之著作權,您必須負相關賠償之責,與大塊文化無涉。若檢警及司法單位因偵查之需要,您將在此授權大塊文化得將個人資料,提供與相關司法機關。
您所發表的讀者書評必須是針對該本書的內容做評論。
您的書評中禁止從事廣告及銷售行為。
請勿出現謾罵、惡意中傷、猥褻的字眼或與該書內容不相關的言論。
請勿傳述未經證實,針對公司、團體或個人的謠言。
由於發表書評兼具回函卡功能,故您需要填寫的欄位較多,大塊保證您的資料僅供大塊內部使用,大塊負保護會員資料的責任。
標註
*
為必填資料
*
姓名:
*
EMail:
性別:
男
女
*
年齡:
0~15歲
16~22歲
23~30歲
31~45歲
46~55歲
56~70歲
70歲以上
*
職業:
學生
資訊業
工
商
服務業
出版業
軍警公教
自由業
其他
請問您從何處得知本書:
實體書店
網路書店
大塊電子報
非大塊電子報
報紙雜誌文章
電視廣播媒體
朋友推薦
臉書(FACEBOOK)
撲浪(PLURK)
推特(TWEET)
BBS
新浪微博
部落格
其他
(可複選)
關於書名你覺得:
1
2
3
4
5
不符合內容
非常合適
關於封面你覺得:
1
2
3
4
5
不太喜歡
非常喜歡
關於內容你覺得:
1
2
3
4
5
不太喜歡
非常喜歡
會不會想把本書推薦給朋友:
會
不會
對我們的建議:
對這本書的評語:
*以上欄位僅【姓名】、【關於內容你覺得】、【對本書的評語】此三欄內容會在網頁上出現,其他內容僅會為後續讀者服務存入大塊資料庫中。
Yun
給
祕密晚餐(絕版)
顆星
Yun
的書評:
今天看到貴單位公佈秘密晚餐萬元徵稿第一名得獎人出爐 對於第一名的名單我感到非常驚訝 並非第一名文章寫的不好 而是對於貴單位評審方式有疑問 在評審方式上寫的很清楚 人員評審佔60%,開放投票佔40% 然而本次活動第一名得主 並非為開放投票得票數之前幾名 雖然此名得主文章寫的不錯 卻沒有好到讓人覺得第一名非它莫屬之感 因此 讓人不禁懷疑 此次活動的公平性 我相信貴單位當初辦此萬元徵文活動 除了想藉此作為一個行銷宣傳外 也是希望藉此能鼓勵喜好文學的人一起創作 然而得獎人出爐名單卻令 讓當初投票時充滿熱情的讀者與寫作時滿懷希望的作者失望 試問如此不公平的活動 以後誰敢參加 以上建議煩請貴單位參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