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讀的圖畫書】《Somewhere 好地方》 心之所向,家之所在

作者:施佩君 / 文章分享來源:人間福報

 

閱讀于小鷺琢磨三年多完成的首部繪本《Somewhere 好地方》,就像做了一場夢。感覺朦朧恍惚,不確定書中所見是過去的反照、現實的投射,或未來的預示,也說不上來結局是悲傷或是希望,是同情或是挖苦。同時,還感動著潛水夫與小狗多多超越生死距離的惦念與牽掛。48頁的繪本,讀到好多好多,各種思緒像深海泅潛的魚群,聚了又散,散了又聚。

透過讀者而重逢

一頁冷靜的藍,一頁溫暖的黃,交錯出現在潛水夫與多多「重逢」的故事線上。「重逢」不是最好的用詞,因為潛水夫看不見多多,多多說的話也沒有得到回應,兩者平行存在於藍色與黃色的頁面裡,重逢是透過讀者的眼與想像。

藍色調的畫面是人的世界,真實的世界,以城市建築與街道為背景,水霧氤氳中隱約可見的景物細節,都在強調過往的真實與美好,而那個過往可能是我們的現在。

黃色調的畫面恰恰相反,只有狗兒多多的身影,大量留白,是死後世界的虛無縹緲,也像反覆回憶生出的空虛。那隻純真、忠誠、信任著「爸爸」(指潛水夫)的毛小孩,似乎不明白世界的改變,但牠是潛水夫回家的座標,對潛水夫而言,水上水下都不是歸處,家不是建築物,是家人(不只是人),他失去了家人,但守住回憶,愛仍在流動,具現為行走的軌跡。

人與狗的情感是故事重點之一。我不禁去想,若人類與動物間的關係,是建立在信任之上;人類對待動物,如潛水夫對待小狗多多,不是「非人物種」、「家畜」、「寵物」,而是同一個屋簷下(同居在地球上)的「家人」,開發的速度會不會緩一些?破壞的力道會不會小一點?我喜歡作者讓多多以「非物質能量的存在」出現;動物有靈魂,反駁了笛卡兒的動物機器論,也跳脫「物」的概念,讓我們能進一步思考動物道德地位等議題。

畫面裡看見淒涼

末日是另一個重點。于小鷺把人們對於環境變遷的憂慮畫入圖畫中,用冷靜的態度告訴讀者: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大幅度開墾森林拓展農業、工業、都市化,在帶給我們便利舒適生活的同時,也埋伏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的危機。

最後在一片汪洋中,人的世界結末,沉沒,沉默,曾經是人類的好地方,變成海洋生物的好地方……我在藍色畫面裡看見淒涼,也看見淒涼的美,猶豫著這樣的世界是好或是不好呢?無論如何,倖存的人要活下去,依靠片片回憶活下去,如照片牆所暗示的,心之所向,家之所在。

世界末日真的會到來嗎?沒有人能給出肯定的答案。人類不斷幻想末日,只是突顯對於「活下去」的強烈渴望;然而,就算世界沒有末日,我們的身體也有末日,心靈也有末日,《Somewhere 好地方》的超現實場景能召喚更深層的心像與意義探詢,我們就是潛水夫,作者沒有畫出拿下頭盔那一刻的表情,或許就是要我們攬鏡自照。

好的繪本能引發多重詮釋,也允許多重詮釋,《Somewhere 好地方》做到了這一點。而于小鷺也在這部作品中完成自己對於繪本創作的期許:樸實畫畫,誠實寫字。他細膩富情感的筆觸,著實傳遞了書名中的「好」。

 

【書籍資料】

Somewhere 好地方

推廌文章
【書頁微光】《不知道的都叫樹》深耕在生命沃土上的植物手記 高原上的清麗歌謠——悼念萬瑪才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