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女韓國的憤怒孕婦! 那個位置是我的,請不要侵占、 我的身體是我的,他人不該主張。 為了「女人不用戰鬥的社會」,我今天也在奮鬥。 作者宋赫娜在推特上的「懷孕日記〈@pregdiary_ND〉」,從第一篇文章《我不是孵蛋器》開始,不但引發有關懷孕、生產的網路熱議,更獲致眾多女性的共鳴。
原本只是記錄自己懷孕過程的心理和生理,卻從中發現無論社會大眾、職場,甚至國家制度,韓國處處充斥著對孕婦、女性的無知、偏見和不尊重,讓她成了「暴力韓國的憤怒孕婦」,要憑一己之力戳破虛偽的母性神話。 「我的日記既是為了自己,也是爲了揭露孕婦在缺乏關懷和制度的環境下,究竟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因為要讓女性選擇懷孕,就應提供她們詳細的相關資訊,一般人也要努力了解並發揮同理心。
自驗孕棒出現兩條紅線起,女性的生活其實就此天翻地覆,但自身卻徹底被生育權排除在外,充其量形同用於承載新生命的「工具」,並且任由指指點點⋯⋯ 「不要說不舒服。別人不喜歡聽。不舒服也要忍耐。」 「孕婦可以喝咖啡?可以吃巧克力嗎?那個也能吃嗎?」 「一不舒服就來醫院,那工作誰來做?」 「要活動才會好得快啊!」 「別人都挺過來了,不需要大驚小怪!」 「就是要經歷自然產的痛,才顯得母親的偉大啊。」
這些沒有地方傾洩,更沒有人願意傾聽的心情,作者決心代為發聲,並呼籲找回女性的身體自主權:發生在女性身上的事就該由女性選擇,女性的身體是女性的,非社會所有。
韓國30代女性,結婚生小孩後發現人們完全不關心自己過去的生活,就隨便稱呼自己「大嬸」或「孩子的媽」。作者定義的自己是喜歡酒和料理的自然人,反對歧視的女性主義者,現在則是全職育兒者。雖然有計畫地懷孕,但懷孕後卻經歷意想不到的難關。
在懷孕期間領悟到孕婦的生活和痛苦被縝密地屏障,因而對此感到憤怒,所以將懷孕期間的心得、狀況與身體變化等記錄在名為「懷孕日記」的推特帳號上。現在則以同一個帳號紀錄育兒的女性故事。 譯者簡介:陳宜慧 政治大學韓文系畢業,現為專職譯者。譯有《韓國明星都在吃的雞胸肉快瘦餐》、 《卡哇依手繪療癒插畫帖》、《福岡‧別府‧湯布院隨行聖經》等書。
前言 每個懷孕故事都不同
第1個月 我能順利完成懷孕這項任務嗎
第2個月 原來懷孕的故事這麼多
第3個月 我的小確幸被處以死刑
第4個月 不斷受挫的菜鳥孕婦
第5個月 暴力韓國的憤怒孕婦
第6個月 為何人們的無知理所當然,為何說明是我的責任
第7個月 對孕婦缺乏友善的國家
第8個月 害怕生小孩
第9個月 關於當媽媽這件事
第10個月 我之後的孕婦值得更好的生活
生產 「成功生產」?還是「被生產打敗」的戰鬥?
後記 為了不用戰鬥的社會,我今天也在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