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什麼時候回來?

Quand Hadda reviendra-t-elle?

作者:安.艾珀

原文作者:Anne Herbauts

譯者:林幸萩

繪者:安.艾珀 Anne Herbauts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25-04-01

條碼:9786267594766

ISBN/ISSN:9786267594766

系列名稱:小塊 Pezzettino

定價:400元 |79特價:316

優惠期限:2025-05-31止

數量 + -

 

● 故事由孩子反覆的提問「奶奶什麼時候回來?」展開,奶奶的回應溫暖而安慰。

● 書中雖無人物現身,卻透過細膩的生活細節,留存奶奶的身影,讓逝者的存在以無形方式延續。

● 生命循環與傳承的意象貫穿全書,傳達愛與記憶如何存於日常,溫柔地陪伴孩子理解死亡與離別,提醒我們,即使摯愛之人遠去,他們的愛仍不斷指引著我們前行。

內容簡介

她從未真正離開
一直就在你的心裡

 

這是一本描繪想念、追憶與哀悼的繪本
卻滿溢溫暖,輕柔地指引著未來

 

       翻開本書的第一頁,映入眼簾的是寂靜的家中角落。房內鋪著橘紅色地磚,花朵圖案點綴其上,地上擺著一盆生氣盎然的心型葉植物。明亮的陽光透過半開的藍綠色木門傾瀉而下,白色紗簾在微風中輕輕飄動。

 

「奶奶什麼時候回來?」

「我在這裡啊,小傢伙。聽我說,我的整個世界都屬於你。」

 

       每一個跨頁,都從這個問句展開,最後由奶奶溫暖而堅定的回應作結。書中沒有任何人物現身,只有對話在頁面上流轉,引導讀者在字裡行間尋找線索,思索奶奶究竟去了哪裡。

 

       2022 年,比利時作家安・艾珀(Anne Herbauts)憑藉此書,第二度獲得比利時法語兒童文學評論協會(FIBBC)頒發的「比利時 Libbylit 最佳繪本獎」。故事以「缺席與哀悼」為主題,試圖捕捉我們在人世間留下的種種印記——無論是記錄在紙上的具象痕跡,還是體現在周遭物件中、蘊藏情感與喚起對摯愛之人回憶的無形記憶。並以含蓄而深情的方式,陪伴孩子坦然面對突如其來的離別。

 

       作品的原書名「Quand Hadda reviendra-t-elle? 」直譯為「哈達什麼時候回來?」雖然書中沒有直接描繪哈達奶奶的身影,也未曾明言她去了哪裡,但讀者多少能從對話中推敲出端倪,奶奶可能經歷了某種突如其來的變故,無論孫子如何追問,都無法再回應他的等待。

 

       安・艾珀透過畫面中的各種細節,細緻地堆疊出濃厚的生活感,像是地面上的花磚、牆上的壁紙、相框裡的家族照、茶几上的眼鏡、玄關的絲巾與包包、正在陽台晾曬的衣物⋯⋯從餐廳到廚房,從浴室到陽台,家中的每一角落都彷彿留存著哈達的身影,物件靜靜佇立,空間本身似乎仍回響著她的氣息。

 

       那些詩意的對話與動人的日常描寫,交織出祖孫之間的深刻思念,以及家人間不曾間斷的愛。而窗戶和飛翔的燕子等意象,則傳達出生命循環和傳承的概念,逝者雖已離去,他們的足跡仍留在日常的細節裡,在風吹過窗簾時閃現,在熟悉的物件間回響,以不同的形式繼續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 

 

       與孩子談論死亡並不容易,而這本書用細膩的筆觸與溫柔的語言,讓逝去的人以另一種方式留存心間。它不僅訴說思念,也訴說愛如何延續——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在珍貴的回憶之中,指引我們帶著愛與勇氣,走向人生新的篇章。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安.艾珀 Anne Herbauts

 

比利時童書作家,1975 年生於布魯塞爾的于克勒(Uccle)地區,從小便對視覺藝術充滿興趣。她畢業於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ARBA),主修插畫與漫畫,師從安娜.奎維(Anne Quévy)與布魯諾.古斯(Bruno Goosse)。這段經歷啟發她探索圖像與文字的關係,並引領她發展出獨具特色的繪畫風格。

 

迄今已出版約五十本書,涵蓋童書、繪本、漫畫和圖畫小說,偶爾也涉足短片或動畫等不同的敘事媒介,代表作包括《風是什麼顏色?》與《微乎其微的小事》等繪本。她的作品已被翻譯成多國語言,並屢獲國際獎項肯定,其中包括義大利波隆那書展(Bologna)童書大獎、法國女巫獎(Le Prix Sorcières)等。2021 至 2023 年間,她曾榮獲比利時政府頒發的「兒童文學三年獎」(Prix triennal de littérature de jeunesse),兩度獲得比利時法語兒童文學評論協會(FIBBC)頒發的「比利時 Libbylit 最佳繪本獎」(Prix Libbylit – Album belge),並於 2024 年第十次入圍瑞典「林格倫文學紀念獎」(Astrid Lindgren Memorial Award)。

 

安.艾珀自認既非插畫家,也非作家——而是在兩者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創作領域,游走於文字與圖像之間。她的作品充滿詩意與哲理,並經常以細膩的筆觸探討抽象的議題。她喜愛挑戰書籍的可能性,將書本視為一個充滿遊戲、實驗與自由的空間,不僅僅是傳遞訊息的工具,更邀請讀者進入、翻閱、探索,穿梭於頁與頁之中,發現另一種觀看與閱讀的方式。


譯者簡介|林幸萩

 

曾於一間法文書店工作十多年,離職後持續在書業裡,為書籍與書店構思和執行不同的企劃,同時也翻譯繪本,撰寫相關文章。2016 年,決定讓心深處那顆小小種子萌芽 —— 成立童里繪本洋行,努力不斷思考繪本和插畫、故事與藝術的各種可能性,希望創作者和讀者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好評推薦

各界好評

 

★「安・艾珀創作了一本美得令人屏息的繪本:她在每一頁描繪空缺,卻訴說著永恆的存在;她勾勒失落,卻為我們留下記憶、連結與未來的可能。」——瑞士法語區時代報《Le Temps》 

 

★ 「當我們踏進哈達那空蕩蕩的公寓,迎面而來的全是祖孫之間溫馨共處的痕跡——家中四處散落著小汽車、綠色塑膠鴨、繪本、桌遊與玩具,彷彿正等待著下一次過節時相聚。安・艾珀巧妙地在書中為缺席與哀悼注入生命,讓它成為一份最美的禮物。」——法國文化週刊《Télérama》

 

★ 「此書邀請讀者走進一個溫暖宜人的日常世界。每件物品都蘊含著一段故事,向我們細語著那一刻的情感。它展現了對細節精準的捕捉,不僅通過圖像傳遞訊息,更在文字間隱約透露深意,猶如一幅生動且瞬息萬變的畫面,讓我們得以觸摸那難以捉摸的存在。」——比利時法語區電視媒體《RTBF》

 

★ 「孩子不停地追問『奶奶什麼時候回來?』。公寓中的每一件物品、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細節,都在不斷喚起他對奶奶的回憶——我們能感受到,即便這位祖母才剛剛逝去,卻依然充滿愛意而且彷彿還在身邊。因為她始終存在:在陽光裡、在笑聲中、在所有傳承的記憶、共享的價值與愛的流動之中,她永遠不會消失。」——德國藝術人文雜誌《ZOO Magazine》

 

★ 「這本書令人感受到一股溫柔卻略帶憂傷的氣氛,既像輕霧般飄渺,又蘊含著溫暖。插畫與文字相輔相成,展現出一種孤獨對話的詩意(但真的只有孤獨嗎?)隨著頁面一一展開,雖然書中沒有具體描繪人物,但圖像中那細膩而真實的表現,讓我們清楚感受到藝術家強烈的訊息。」——法國書評網站「ActuaLitté」

 

透過日常物件訴說愛與回憶
文/林幸萩(本書譯者、童里繪本洋行店主)
 
孩子不斷地問著同一個問題——「奶奶什麼時候回來?」每次提問,似乎都在尋找一個解釋,尋找一個能夠抹去痛苦的答案。這個問題隨著故事的進展,成為了一種旋律,輕輕迴盪,像是魔法的咒語,帶著一點點安撫的力量,讓悲傷稍微褪去。孩子心想,如果不斷問這個問題,奶奶或許就會回來。她不會永遠消失。
 
 
雖然在奶奶的家裡,眼前只看見物品的身影,眼鏡不再掛在奶奶的臉上,衣物依舊安靜地在陽台上晾乾,地板也不再回響著腳步的聲音,但是奶奶並未真正離開。她仍然存在,只是以另一種方式存在。她變成了一股微風,輕輕地吹過,每一次都像是在提醒我們她的存在。這陣風看不見,但卻可以感覺到她在這裡,無聲無息,卻又那麼真實,呼應著讀者們可能有過的經歷,彷彿我們都曾經在某個瞬間,看到奶奶打開廚房的收音機,甚至看見她和孫子一同玩著玩具車。全書中,作者僅以生活場景呈現,所有畫面空無一人,奶奶的話語透過物件無聲地傳達,不是真的說出言語,而是愛與溫柔的回響,無形卻真實。
 
安・艾珀的《奶奶什麼時候回來?》是一部隱藏在日常物件中的人生物語,帶領我們進入一個溫暖、安穩的世界。這是一個令人微微想與時間對抗的世界,在這裡,每一件物品都有自己故事,靜靜地被擺放在某處,從容不迫地訴說著它們屬於那個瞬間。物品們並不急著表達,而是默默等候,在某個特定的時間點,偶爾輕聲說出故事,說出奶奶對孫子的愛與祝福。
 
安・艾珀的作品,對細節有著深切的關懷。畫面中的每一個元素、每一個文字,都透露著微妙的情感。這不僅是圖像和文字的交織,更像是一種對現實的重新詮釋。每一幅畫作,都在告訴我們:這一刻就是這一刻,而你,正見證著它的存在。那些日常中容易被忽視的瞬間,原來如此深刻而動人。
 
《奶奶什麼時候回來?》看似簡單,卻在每一頁中流淌著難以言喻的深度,仿佛在輕輕撫摸一個不曾痊癒的傷口。這本書沒有給出答案,它只是靜靜地將失落化作溫柔的存在,輕輕地撫慰著每一顆心靈。它不張揚,也不強求回應,只是在無聲無息間,像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安慰,帶著細膩的力量,輕輕撫慰那些深藏痛苦的心,適合每個年齡層的讀者。
目錄規格

規格:精裝 / 496頁 / 28 x 21 x 0.9 cm / 普通級 / 彩色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