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報導散見於《紐約時報》、《經濟學人》、《法新社》及《德州月刊》,目前定居於德州休士頓。她寫的文章兼容並蓄,流傳甚廣,題材包羅萬象,舉凡健康、科技、科學、設計、技術、航空、商業、金融、時尚、餐飲、旅行和房地產,應有盡有。她擅長以平易近人的語言解釋複雜難懂的題材,特別是人類互動背後的科學原理,幫助讀者瞭解人類行為的由來。此外,她也擁有商業飛行執照,受託前往偏遠地區報導時,即能派上用場。
清大外文所畢,專職譯者。
名家推薦
李崇建 親子作家
周慕姿 心曦心理諮商所創辦人/心理師
林書煒 POP Radio電臺臺長/主持人
洪雪珍 斜槓教練
黃健瑋 演員
蔡淇華 作家/高中教師
傾心推薦
各界佳評
如果你跟大多數人一樣,不擅長也不時常傾聽,沒有人比這位才華洋溢的記者,更有資格介紹正確的聆聽心態及技巧,而這本書將科學資訊與幽默筆調完美結合。
──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給予》、《反叛,改變世界的力量》作者
這本書在我們這個時代不可或缺。懂得傾聽,才懂得愛人、學習和與人連結。在這個比以往更需要傾聽和被傾聽的時刻,這本發人省思又引入入勝的書教我們如何做到。
——羅蕊‧葛利布(Lori Gottlieb),《紐約時報》暢銷作家
作者簡單而深刻的論點深深吸引著我,那就是——傾聽雖然是溝通、創新、成長和愛的基礎,卻很少人真的知道該如何傾聽,甚至該從何開始。這本書迷人又啟迪人心,就像一本指南,幫助讀者認識傾聽的方法,以及傾聽對生活、工作、與人連結有多重要。
——金‧史考特(Kim Scott),《徹底坦率》作者
現代科技讓交談變得前所未有的簡單便利。弔詭的是,我們反而愈來愈不懂得傾聽。幸好有凱特‧墨菲來教我們重新掌握這項重要技巧。這本書改變了我對和至親好友溝通的看法。
——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深度工作力》及《深度數位大掃除》作者
書中提出了具體的建議和豐富的指南,讓讀者滿載而歸,獲得更多傾聽他人的方法、技巧,無論在會議室或在家裡都受用無窮。在這個資訊源源不絕放送、人人在社群媒體爭搶眼球的時代,傾聽不但是一種慰藉,也是一種解方。
——《書目雜誌》(Booklist)
這本旁徵博引、資料豐富的著作含括了專家意見和一般看法,將刺激讀者重新檢視自己聽人說話的方式,並思考缺乏傾聽導致的許多不良後果。
——《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這本充滿活力的著作極力提倡聆聽的能力,深具教育性質並挑戰思維,讓讀者思考自己在建立親密關係的過程中,是如何擬問題並回應。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前言
1 當周圍的人不再傾聽
2 契合的感覺──傾聽的神經科學
3 跟幼兒學習──因為好奇而聽
4 我知道你要說什麼──用偏見把耳朵塞住
5 人為什麼寧可跟狗說話──充耳不聞
6 說話如龜,思考如兔──說與想的落差
7 為什麼感覺像是被追殺──傾聽對立意見的時候
8 大數據時代該怎麼聽──專注在重要的事情上
9 跟即興劇場學習傾聽──團隊成功的關鍵
10 第三隻耳朵──主持人、總統和騙子的共同點
11 腦中的聲音──傾聽自己與逃避自己
12 支持型vs.轉移型──兩種不同形態的回應
13 錘骨、砧骨和蹬骨──聲波化為腦波的過程
14 當注意力超出預算時──分心上癮
15 沉默值兩個銅板──無聲的力量
16 為什麼八卦對人有益──傾聽的道德問題
17 什麼時候該停止傾聽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