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工作在幹嘛?

What is Politics, Really?

一群年輕世代的歷險告白

作者:呂欣潔/吳沛憶/吳崢/苗博雅/范綱皓/陳廷豪/陳為廷/曾柏瑜/張慧慈/黃守達/楊緬因/Savungaz Valincinan...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6-09-01

條碼:9789862137215

ISBN/ISSN:9789862137215

系列名稱:Change

定價:380元

購買電子書

數量 + -

● 太陽花運動世代的那時此刻

● 公民參與的夢想與實踐

● 青年從政的勇氣與挑戰

 

內容簡介

政治給參?可參嗎?
從街頭到體制
從抗爭到參與
15個年輕人的政治告白
新世代參政的勇氣與挑戰


       他們平均年齡不到30歲,各式各樣的成長背景和族群認同經驗,卻不約而同的為了公平正義,早已歷經無數的街頭衝撞;太陽花運動之後,這些年輕世代進入體制擔任各種政治工作,在本書中以跨越黨派的視角,以及個人經歷,闡述政治現實與想像的落差、縫合。
 

        讓大家知道:走上街頭並非一時的腎上腺激素作祟、從事政治的人,不見得長得像電視上那些人的樣子;讓學生知道:除了參加社運之外,政治也可能是一種選項;讓關心政治的人可以更明白問政是怎麼一回事。

 

1.無役不與的運動者 ──
 

看他們在決定參與政治工作之前,對政治的看法和傾向。
看他們決定參與政治工作的時間點和原由。
看他們相較於過去,有哪些重要的認知變化 。
我只是希望這個世界上,能再有多一點點的人,過得更快樂、更自在、更平等。
然而,這個願望竟然如此困難。──呂欣潔

 

想要改變社會的人,必定要承擔別人不能忍受、不敢承擔的風險。我們只要記得一件事:我們要樂觀,我們要對未來有期待,事情一定會有所改變,哪怕只有一點點。──范綱皓

 

對我這樣一個懷抱著讓台灣更公平正義的理想,卻對追逐權力毫無興趣的人而言,尋找可以讓自己實踐理想的位置,儼然是生命裡最重要的課題。──許韋婷

 

我們或許認識了個別的社運議題,但那只是理解政治的一小塊拼圖。要能更深入地說服大眾,做出改變,靠的不是課堂上學到就拿出來花拳繡腿的理論,或什麼華麗的詞藻,而是更細緻地調查和分析,去理解這些眾人的想法和處境。──陳為廷

 

我相信人人心中都有一個一百分的世界,每個一百分或許不太一樣,但總有一個對理想的想像。如果目前的現況是零分,那麼社會運動無疑是拿著一百分的圖像,大聲疾呼。--曾柏瑜


2.體制裡前進,從0到100 ──


聽聽他們參與政治後所為所聞及心得體悟,
從網路、媒體、青年組織、文宣、組織、總幹事、候選人等等角度剖析。
要相信選民是有能力看穿虛偽包裝的,特別是在新媒體的時代,如果候選人和你要宣傳的內容是根本抵觸的,再怎麼精細的技巧也無能為力,甚至會成為負面宣傳。──吳沛憶(文宣)

 

由於人手不足,所以我們在黨部的工作,彼此是高度的交叉持股,相互幫忙。換句話說,就是什麼雜事都要做。不只是發文宣這樣的事情,偶爾會有來自國外的選舉觀察團參訪,或是開記者會前,我也會協助操作投影機、做場地的佈置和整理;或者,會協助製作遊行的道具;又或者是,偶爾也需要接選民的電話⋯⋯──陳廷豪(黨部工作)

 

大多數的例子跟經驗,是地方累積經驗後,提供給中央做普遍、全盤性的政策制定。從中央到地方,就跟從文本到真實世界很雷同,濃縮的理論奠基於真實世界的積累,但仍需考慮地方的差異性與特定經驗。──張慧慈(地方輔選)

 

在參選過程中,我並沒有將資源投入在類似造勢活動或者成立競選總部等。相反地,大部分的時間,我選擇在里內和里民一對一對談,傾聽民意。尤其是自己過去多數時間都離開里內念書,平時待在里內的時間並不多,對於自己所居住社區的人、事、物並不熟悉。──詹晉鑒(里長候選人)

 

輔選過程中,一個禮拜有超過一半的時間是在各地奔波,另外一半的時間在辦公室確認文宣工作。我本來自信的以為這會是我得心應手的領域,但過程中不得不承認身為政治菜鳥,又是面對總統級的輔舉工作,我還是太嫩了。──Savungaz Valincinan撒丰安·瓦林及那(原民部選舉組織)

 

雖然黨中央有綱要式的政見,但要進入日常筆戰、應對媒體追訪、排妥選戰節奏,團隊還是必須完整掌握議題。甚至透過訪談,進一步拉攏戰友,組織空戰部隊。這些在兩大黨都有既成的資料,一般藍綠對決的選戰,甚至很少聚焦政策爭辯。而我們只能土法煉鋼。──陳為廷(總幹事)

 

民意代表和幕僚是24小時待命,不能關機,凌晨沒接到電話,隔天就會聽到選上了就不接電話的風聲。從週一忙到週日就不用說了,什麼?假日應該可以休息吧?錯了!假日更忙,因為活動都辦在假日,平日沒人來;邀請你了,如果你不到,就是不給面子。──吳哲希(地方選舉)

 

青年組織工作如果真的要「成事」,勢必就是要先「正名」。這就會回到青年組織工作之目的。對於任何一個關心青年在政治領域與社運領域發展與前途的人來說,沒有什麼是比「接住」青年更重要的事情了。──黃守達(青年組織)

 

給下一輪世代的留言 ──
 

我眼中的台灣是怎樣?
「年輕世代」的困境VS. 優勢?
年輕問政究竟是否可行?組黨是否會比較好?
這幾年來,整個社會不管上一個世代或我們這一個世代,大家都覺得需要改變,需要做些事情,改變這個困境,也開始起身行動,只是似乎還找不到一個方法,找不到一個解答,要怎麼樣做、怎麼行動,才能看到有什麼改變。一個很變動的時代,就是我這個階段看到的台灣。──吳沛憶

 

雖然是個壓抑的社會,但我們從社會運動的經驗中學到,選擇改革就是除了懷抱希望之外,其實一無所有。因此,我們只好仍然持續相信未來總是能夠變好,然後在這壓抑的社會夾縫中生活與希望。──陳廷豪

 

台灣真正的改變,或許不會在我的這個世代發生,但至少,我必須要為下一個世代,創造更多的條件。我們走的路並不冤枉,但如果還要讓我們的學弟學妹再走過一遍,那才是冤枉。
如果說青年參政有什麼必要,我覺得會在於此。──黃守達

 

年輕人需要組一個政黨,原因在於年紀畢竟還是很重要的一個分類。年紀,就跟族群身份、性別一樣,是一個社會身份,當一個政黨,能夠以年輕人的角度來討論低薪、轉型正義、性別平等、住宅政策,會是比較貼近我們想要的。我們就是要以年輕為主打,就是要去搶年輕人的票。在國會裡,可以搶到幾席算幾席,在地方也是,能搶到幾席代表、議員,就多一份力量。──范綱皓

 

我當然鼓勵更多的年輕人一起參與政治,因為我私心想要更多的夥伴,但我覺得欺騙年輕人說參與政治就可以改變社會是不可以的,我們要誠實的讓年輕人知道參政的困境和成本,這裡的成本包括物質的也包括心靈的。──Savungaz Valincinan撒丰安·瓦林及那

 

以青年人而言,目前青年的幾個困境,例如普遍低薪又窮忙、房價過高等,其實是一個結構性的問題,他是社會整體的問題,也確實有世代間資源分配的問題,但光靠以上,是否有必要以青年為主體組成政黨,我認為都還不是這樣急迫。──詹晉鑒

 

我們更需要的是去創造新的政治風氣和運作的方式,如果創造一個新的政黨,但沿用舊的手段與方式,只是多討論的青年所面對到的問題,我不認為可以對台灣做整體性徹底的改變和影響,那還是一種上對下、很父權的結構複製,等我們變成「上一代」的時候,「下一代」依舊是在面對同樣的結構性因素。──呂欣潔

 

重要的是,如何讓大家知道,政治是應該被關心的,也能夠讓大家對每個議題有更多深入認識的興趣。可能大家會意識到,中間真的好多妥協,不見得是想像中美好的樣子,但這就是政治的更清楚的樣子。──苗博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 呂欣潔 


曾任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立委候選人

 

作者簡介 | 吳沛憶

 

曾任民進黨媒體創意中心副主任

 

作者簡介 | 吳哲希


任職民進黨中央黨部青年發展部迄今

 

作者簡介 | 吳 崢


曾任時代力量選舉總幹事

 

作者簡介 | 苗博雅


曾任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立委候選人

 

作者簡介 | 范綱皓


曾任職民進黨台灣民主學院工作

 

作者簡介 | 陳廷豪


曾任時代力量黨部工作

 

作者簡介 | 陳為廷


曾任時代力量邱顯智選舉總幹事

 

作者簡介 | 許韋婷


曾任社會民主黨組織部主任

 

作者簡介 | 曾柏瑜


曾任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立委候選人

 

作者簡介 | 張慧慈


任職民進黨台灣民主學院迄今

 

作者簡介 | 黃守達


任職民進黨青年發展部迄今

 

作者簡介 | 詹晉鑒


現為北市文山區萬興里里長、執業律師

 

作者簡介 | 楊緬因


曾任民進黨媒體創意中心副主任

 

作者簡介 | Savungaz Valincinan撒丰安・瓦林及那


曾任職民進黨原住民族事務部工作

好評推薦

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王丹(作家、民運人士)

巴奈.庫穗(原住民歌手)

林飛帆(島國前進發起人、台大政治所研究生)

Freddy林昶佐(立法委員)

李根政 (前綠黨召集人)

邱顯智(執業律師)

柯一正(導演)

姚立明(國會觀察基金會董事長)

范雲(社民黨第一屆召集人)

馬世芳(廣播人、作家)

馬躍.比吼(前原住民電視台台長)

梁益誌(綠黨召集人)

張鐵志(政治評論人)

黃哲斌(新聞工作者)

黃國昌(立法委員)

鄭弘儀(資深媒體人)

目錄規格

一、Activist

以生命投入                        呂欣潔
青春的長征                        吳沛憶
要翻轉就得參與                 吳哲希
政治工作是違反人性的反覆鍛鍊   苗博雅 口述      李屏瑤 採訪
剩下來,一起努力               范綱皓
摸索前進                             陳廷豪
回「家」──陳為廷的社運之路      邱彥瑜 採訪
無力者的實踐                      許韋婷   
零到一百的路上                   曾柏瑜
我想當立委                          張慧慈
龍在哪裡?                          黃守達
從紅衫軍到扁迷                   詹晉鑒

集體記憶的生產與難產                  楊緬因 口述     邱彥瑜 採訪
再也不想找不到彼此                      Savungaz Valincinan撒丰安・瓦林及那

              
二、Politics 0-100
這個世界沒有神──立委候選人              呂欣潔
美化,不是偽裝──文宣                         吳沛憶
只要肯做,好人一定出頭!—地方選舉        吳哲希
善盡資源是道德義務 ──總幹事              吳崢
給「真.青年參政」的從政青年須知──候選人 苗博雅   口述     李屏瑤 採訪
我就是蔡英文,蔡英文就是我──文稿        范綱皓
我在黨部的日子──黨部                             陳廷豪
政治,不是總得妥協──總幹事                  陳為廷
人的事情──黨部經營                                 許韋婷
體力活──立委候選人                                 曾柏瑜
下鄉──地方輔選                                        張慧慈
有燈就有人──青年組織                             黃守達
一對一,傾聽──里長候選人                      詹晉鑒
溝通的邊界── 網路                                   楊緬因 口述     邱彥瑜 採訪
打破國民黨的鐵票倉──原民部選舉組織   Savungaz Valincinan 撒丰安·瓦林及那


三、 Ideals  of  Politics
我眼中的台灣⋯⋯
「年輕世代」的困境VS. 優勢?青年需要參政、組黨嗎?
給10年後的我…..

購買電子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