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規定垃圾掩埋是最不得已的方式,那太多埋不完怎麼辦?

《垃圾之書》

作者:史坦尼斯瓦夫・盧賓斯基 / 文章分享來源:倡議

編按:垃圾無所不在,到處都是,以至於我們不再注意到它。波蘭最重要文學獎Nike Award得主盧賓斯基前往波蘭各地蹲點,踏查遍布日常空間各處的棄置物,用文學詩意筆觸描寫人造廢棄物幾世紀以來有何變化?垃圾如何侵入我們的生活?動植物與廢棄物又如何被迫同存一處的共生共滅?

 

一窺廢棄物工廠如何運作

 

BYŚ 公司友善回應了我想參觀工廠作業的請求,他們負責收集、處理來自華沙幾個區和市郊小鎮的廢棄物。他們的廠區很現代化,有一些值得誇讚的地方。這裡的分揀能量可達每年30萬噸的社區垃圾,這之中有一半是一般垃圾。我很快就迷失在錯綜的輸送帶之中,它們就像出自艾雪(Escher)的畫一般。有的移動得比較慢,有的快一些,過了一會兒我便分不清楚哪些往上移動,哪些又是往下。首先,滾筒裡的一般垃圾會被分成兩組。小塊金屬和塑膠回收後,八公分以下的有機廢棄物會被穩定化(充氣和灌水,使廢棄物不會發酵,並降低其中有害物對環境的影響)。這些被稱為「輕垃圾」。比較大的無機廢棄物,也就是「重垃圾」,會通過一條複雜的作業線。

 

由磁鐵開始,從水流中吸出鐵與非鐵金屬,光學分揀機接著處理塑膠和紙類。輸送帶作業很快,以至於我無法跟上追蹤每個物品。分揀機又是如何運作的呢?機器射出紅色光束並分辨材質,而特殊的噴嘴會將物品吸至所屬類別的位置。未被分揀到的廢棄物會再次送上輸送帶,進行二次分揀。

 

分揀場也有人在工作,在專門的小房間裡將紙箱、透明與彩色薄膜、金屬、PET瓶(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生活中常見的樹脂,寶特瓶的原料)和玻璃瓶從輸送帶上取下。機器分揀過後還會有人工再次過濾。當我們經過旁邊時,我們經濟成長中安靜、無聲、辛勤工作的角色perestajut rozmowliaty(烏克蘭文:他們停止說話)。場內有點臭,但比我想像中要好很多。一臺特殊的大砲在場內芬芳空氣,中和廢棄物的氣味。BYŚ 也有在波蘭罕見、能處理建築廢棄物的設備。將瓦礫轉化成骨料(混凝土的成分之一,起骨架用),可用來做成,比如說:道路鋪底的道渣。

 

歐盟:垃圾掩埋是不得已才使用的方式

 

歐盟廢棄物分級制度中將掩埋列在最後一位。這應該要是不得已才使用的方式。根據法律,所有垃圾都應該在送往垃圾掩埋場前進行分揀,這也包含了一般垃圾。自2016年起便禁止掩埋熱值超過六兆莫耳的高熱值廢棄物;而這包含了食品包裝的塑膠。只是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嗎?很遺憾,歐洲(與土耳其)收集的塑膠類垃圾之中只有32%被回收,25%被掩埋,43%進了垃圾焚化爐(在這份統計中,有4%消失得無影無蹤)。

 

怎麼會就算有規範塑膠的法律,它們還是沒有去到它們該去的地方?在波蘭,法律有其灰色地帶。許多垃圾掩埋廠認為消費者已在家裡落實了垃圾分類,所以一般垃圾就直接進了焚化爐或是掩埋場。要落實分揀和處理,必須擁有現代化的設備,不是所有處理商都能負擔得起適當的機器設備。一個工廠並不能代表所有的工廠,分揀系統能精密謹慎、多工,也能完全只是象徵性。可悲的事實就是,端看所住的區域以及得標的垃圾清理公司,我們廢棄物的命運將大不相同。

 

擺脫垃圾的方法,賣給其他國家?

 

今日我們所有需要計算、記錄的東西都會寫在Excel上。 可以做出數據圖,數據總會顯示出某種結果。數字冷漠卻準確。無可撼動。客觀。我們整個世界都建立在這種假定之上, 儘管這是錯的。該如何達到回收的水準?利用一些小手段便可。西方國家擺脫垃圾的方法就是賣給較不發達的國家。例如,英國沒有適當的設施來處理自己百萬噸的垃圾,所以就把它們送出國,這樣比較便宜。照理來說該被回收的垃圾最後進了掩埋場。給出垃圾的人對它們的命運不感興趣,這些人有回收證明文件,他們問心無愧。統計數據一致。這樣大家就滿意了嗎?

 

問題是,就算把眼睛閉上,垃圾也不會消失。2018年初,當全球最大的塑膠垃圾進口國──中國──關閉了市場,

 

這個問題變得炙手可熱。垃圾太多了,汙染開始失去控制。中國只想接收真的能夠處理的乾淨塑膠。因此,西方國家快速為自己的垃圾找到了其他市場。跨國運送垃圾根本不稀奇,許多專門的工廠甚至從地球另一端進口某些種類的廢棄物,只要計算好就行了。然而我們說的垃圾,是那些無用、骯髒的廢棄物,最多就只能燒掉。波蘭搞不定自己的垃圾,還進口了大量國外的垃圾,以及未必能回收的材料;數據是這樣說的。

 

幾年來,垃圾焚化廠的火災次數不斷攀升,並於2018年春天達到高峰。事實證明了那些堆在倉庫和大廳裡的廢棄物不太適合處理。當空間越來越不足,或是許可證用完時, 垃圾山就會被濃煙送上天際。茲蓋日(Zgierz)一間大型垃圾 掩埋廠引起了持續一週的火災就是個例子,該掩埋場於2018年5月底陷入火海。當英國人發現本該由「綠色科技方案」(Green-Tech Solutions)公司回收的幾百噸精心分類的廢棄物,出現在該公司的垃圾山上時,他們不得不將這饒口的城市名掛在嘴上。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的記者大衛. 瓊斯(David Jones)在火災現場令人沮喪的報導中描述了Loyd Grossman 義大利麵醬、森寶利超市(Sainsbury’s)的燻火腿以及其他典型的英國包裝垃圾。後來專家們評估,該垃圾掩埋廠的設施根本無法處理這麼大量的廢棄物,而堆積的那些塑膠品因品質問題也無法進行處理。

 

波蘭僅是其中一個於中國退出市場後,決定入場獲利的國家。真正的垃圾洪水淹沒了馬來西亞、印尼和越南──無法對大量塑膠進行適當回收的國家。馬來西亞在2018年上半年接收了近五十萬噸的外國塑膠。在這裡焚燒甚至也沒有標準可言。這些國家的統治者不得不採取嚴格的措施來防止生態劫難。許多不乾淨的社區垃圾容器、標有可回收標誌的塑膠被送回出口國。回到英國、西班牙、加拿大。還有美國。把垃圾送到沒有按照標準處理廢棄物的國家,這種作為至少從1992就開始了(那時出現了證據)。

 

【書籍資料】

垃圾之書

 

推廌文章
重新學習觀看世界 叛教、脫逃、庇護、難民:一個學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