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知性且溫暖的人,想對你說的話就是這些了吧!

《我的99個私抽屜:唐鳳的AI時代生存心法》

作者:唐鳳、丘美珍 / 文章分享來源:Readmoo閱讀最前線

一個人的價值,不在他積累了多少資產,而是他分享了多少資源


       我小學六年級從德國回來後,不久,就開始協助母親創辦一個自主學習的學校「種籽學苑」。

 

       當初在辦這個學校時,是借用烏來山區信賢國小的校舍。這個學校所在的地方,是原住民的泰雅族部落,所以,這是一個泰雅族孩子很多的學校。

 

       擔任小學主任的林義賢老師,本身就是部落的頭目。所以,在那裡,林義賢老師不論是教野外求生,或是教泰雅族語,都很自然,因為他們本來就是在那樣的環境裡成長。

 

       入境隨俗,我在那裡常常聽林義賢老師聊到泰雅族的事,也因此學習到族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第一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對於文字,他們並不執著。在傳承文化時,他們在意的是,一個知識在傳遞時,有沒有在最恰當的社會脈絡、自然脈絡下被保留下來。他們想要傳遞完整的體驗,是眼耳鼻舌身的體驗的結合,而不是只仰賴文字。

 

       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領悟。因為我成長於一個漢字文化圈,整個教育系統非常執著於用文字來表達文化,最後演變成好像沒有變成文字的事物,就不存在,就不值得花力氣去學習。但泰雅族並不是如此。他們透過口耳相傳的經驗,一樣非常珍貴,也有很多實作的體驗。

 

       另外有一件讓我印象深刻的事,是在部落中,一個人的地位,不是看他擁有多少資產,而是他照顧了多少人、多少動物。

 

       也就是說,一個人的積累和社會位置,不是決定於他擁有多少財富,而是他給出什麼、分享什麼、為社群創造什麼、有能力照顧多少人、養得活多少生命。有資源的人,不是囤積在自己身上,而是分享出去,這樣他在部落裡的聲望就會提高。

 

       從此,我深深記得,一個人的價值不在於他私藏的財富,而在於他沒有藏私地把資源分享給別人。

 

會議主持人的使命:站在每個人的每一邊


       在開會時,參與者最重要的事,就是「對齊價值、給出交代」,與會者要不斷地做這兩件事,而且絕不做別的事。也就是說,會議的主持人在每一場會議中,先不預做裁示,要讓參與的各方先充分討論,對齊價值,等到價值真的對齊了,再進一步討論如何符合這些價值,給出交代,全部就是這樣而已。這樣,意見一下子就收斂,會議就會有可行的結論。

 

       二○二一年5月中旬,臺灣的疫情突然爆發,曾經有七天,平均確診人數超過500人,引起全民的恐慌。

 

       在疫情緊繃的時候,大家都想要打到疫苗。那時候,我就受命處理疫苗預約的系統。有四天的時間,我跟全臺灣22個縣市的首長或他們指派的負責人一一視訊,當然,他們每一位對疫苗施打都有很多想法,每一個都很有道理。

 

       我經常說,在溝通的時候要「選每一邊站」,但我這次同時跟22縣市溝通、站在每一邊,也是新的經驗。

 

       以前覺得選每一邊站,頂多是十幾個利益關係方,這次變成要與22縣市的基層里長、衛生及民政部門,以及縣市首長等三個層級來溝通。

 

       例如,臺灣有戶籍地的制度,也有居民不在籍的問題。有些地方,可能一半的戶籍人口住在大都市裡,但像雙北的住民,也有很多戶籍在一邊、生活卻在另一邊。所以,如果是這樣,戶籍地的里長,要怎麼通知這個人去打疫苗?

 

       我自己的學習是,一方面要理解他們對市民有不同的想像,里長會想要先照顧人在戶籍地的長輩里民,其次才是不在籍的工作人口。所以,我們必須很有彈性,必須先從里長鄰長角度來思考。然後再往上到區、縣市,到臺灣再到全世界。這樣可以讓每一個層級的人,都能夠既安心又省力。

 

這世界上沒有不值得活的人生


       有人曾經問我:「你覺得怎樣才是值得活的人生?」面對這樣的問題,我應該會反過來問:「怎樣才是不值得活的人生?」

 

       但是,在我這裡,似乎沒有「不值得活」這個問題。因為,如果我在人生中,在意的是與別人的「共同經驗」,那麼,我每一秒都會產生新的經驗,而且,即使這個經驗是很不舒服的,那也表示,我可以更容易地跟有類似不舒服經驗的人溝通。這樣等於就是,每一刻的經驗都是完整的。所以,如果我今天很不舒服,我會覺得,這一天不舒服的經驗,可以讓我在未來碰到類似經驗的人時,知道怎麼跟他說話了。

 

       所以,如果以「創造與別人最大的共同經驗」來看,沒有什麼樣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

 

【書籍資料】

《我的99個私抽屜:唐鳳的AI時代生存心法》

 
推廌文章
重新學習觀看世界 叛教、脫逃、庇護、難民:一個學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