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語詞中的陰影到天空後的黑暗——《音樂史暗處的金曲》楊雨樵分享會

時間2025-02-04

地點大塊沙龍

票價NT$0

報名

▎從語詞中的陰影到天空後的黑暗——《音樂史暗處的金曲》楊雨樵分享會
▨ 時間:2/4(二)14:00-15:00
▨ 地點:大塊沙龍
▨ 講者:楊雨樵(本書作者)
Ⓞ 自由入場,進入展場需門票,活動可免費參加

 

活動介紹


2018年,一個神祕的音樂專欄在《MUZIK謬斯客.古典樂刊》上開始連載。這個專欄囊括了十四位二十世紀初期的古典音樂家:他們如何將古典樂與來自世界各地(冰島、亞美尼亞、南斯拉夫、土耳其、捷克、蘇聯、波蘭、保加利亞、瑞典、義大利、法國、日本)的民間故事融合,創造出極具新意的音樂作品。
 

這個專欄,就是〈紙捲鋼琴拾音桿〉。如今集結成冊,成為了《音樂史暗處的金曲》。
 

作為一名以民間譚(folktale)為創作核心的藝術家,楊雨樵用非常生動的敘述口吻,重建了十四位音樂家所處的時代風貌、他們與民間故事相遇的精彩始末,以及他對這些音樂作品的精湛分析。《音樂史暗處的金曲:來自民間的古典音樂》包羅了深厚的音樂內容、趣味的故事以及精彩的視聽效果。這絕對是一本對所有年輕樂迷、發燒樂迷或未來樂迷而言難得一見的寶物之書。
 

本場活動,將邀請楊雨樵分享創作的心路歷程,也帶領讀者一同了解音樂史暗處的金曲,進入古典音樂的玄妙之門。
 

講者介紹

 

楊雨樵


喜歡散步,喜歡樹的屍骨,是以民間譚(folktale)單人講述表演為核心的跨領域敘事藝術家。長年從事戲劇與影像的敘事學、故事詩學與比較故事學研究,並定期舉辦民間譚展演式講座。自幼學習鋼琴,主修巴哈、史卡拉第、拉摩與庫普蘭等鍵盤作品;長年接受聲樂訓練,師事林慈音老師,多次參與兩廳院歌劇製作及其他獨唱演出,曾擔任合唱團助理指揮與專業伴奏。自 2017 年融合聲樂、口頭敘事詩、自由即興與民間譚講述技術,展開《聲熔質變——Anamorphosis & Anatexis》、《音色炫晃》等系列實驗聲響演出至今,並受邀至各藝術節與文博會演出,亦赴法國、南韓、瑞典等地進行國際交流。現為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教學藝術家,帶領國小合唱團於《伊甸園》與知名女高音 Joyce DiDonato演出。
 

各式文學創作與評論,散見於國藝會線上誌、Artalks、Giloo 紀實影音、Bios Monthly等線上平台,以及《聯合文學》、《幼獅文藝》》等紙本刊物。曾為《MUZIK古典樂刊》書寫專欄「紙捲鋼琴拾音桿」。2023 出版聲成像詩集《肸蠁》。積極發展 AI 敘事與協作創作,以作品《回.口》參與台北當代藝術館2024年AI展《你好,人類!》。2024 年以「狀聲詞的家屋」獲選為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REATORS創作/研發支持」之進駐藝術家。